霉菌毒素是谷物或飼料中霉菌生長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目前,已經發現了數百種真菌毒素。這些毒素在動物中具有不同的毒性,代謝途徑和靶器官。
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是一個全球性問題,幾乎所有飼料原料和人類食品原料中都存在。平均而言,世界上25%的谷物被霉菌毒素污染,而2%的谷物由于霉菌而無法食用。畜禽對霉菌毒素非常敏感,飼料中較低的毒素含量會導致畜禽中毒甚至死亡,這將給畜禽生產和飼料管理企業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并危害畜禽的發展。
卵巢和輸卵管萎縮,產蛋量減少,產蛋量不正常,采食量減少,生產性能下降,飼料報酬率降低,種蛋的孵化率降低,商業化孵化的母雞孵化過程中很難下蛋。在飼養過程中很難出現產蛋高峰或勉強出現高峰,但是維持時間很短等。不同真菌毒素對蛋雞的危害是不同的。在對產蛋雞有更大影響和毒性的已知霉菌毒素中,有麥角毒素,曲霉毒素,伏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黃曲霉毒素,曲霉毒素等。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由禾谷鐮刀菌產生,并且鐮刀菌粉紅色和鐮刀菌三聯鐮刀等多種鐮刀菌也可以產生這種毒素。蛋雞中毒的臨床表現為雞冠腫脹,卵巢萎縮,蛋(通常稱為作圖蛋)斑點,蛋殼鈣點增加,產蛋率降低和某些腹水。
單端孢霉毒素包括鐮刀菌在內的許多霉菌都可以產生各種天花粉毒素。產蛋的母雞吃了被這種毒素污染的飼料后幾天,產蛋量迅速下降,蛋殼變薄并生病。雞口腔粘膜潰瘍形成黃色結ab,尸檢顯示肝臟棕色脆弱,腎臟腫脹,尿酸沉淀在輸卵管中,農作物有局部潰瘍,肌肉胃壁增厚,形成了腺肌癥胃炎。臨床表現較常見。糞便未形成,飼料增加等。
保持飼料和原料干燥:水分是導致飼料發霉的主要因素。當飼料中的水分含量達到17%-18%時,真菌很容易繁殖并產生毒物。因此,將飼料水分控制在安全線以下并確保均勻干燥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縮短飼料的貯藏時間:一些調查表明,飼料的貯藏時間超過45天,很容易引起霉變,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飼料的霉變程度也越來越大。因此,購買飼料原料應減少庫存時間,加快周轉速度并減少流通環節。
添加脫霉劑:在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劑,常用的有天然鋁硅酸鹽類無機吸附劑(如膨潤土、沸石、蒙脫石等)和酵母細胞提取物類有機吸附劑(如葡甘露聚糖)等,以及一些學者研究推薦的4%復合型霉菌毒素脫毒劑(主要由枯草芽孢桿菌、乳酸桿菌和水合硅酸鹽等成分組成),改進的脫毒劑如鈣質蒙脫石和鈉質蒙脫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