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2年03月17日 中國文化報
近年來,各地紛紛上馬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有些文化產業項目開發缺乏市場分析與科學論證,盲目上馬——
記者 李琤
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經濟學家厲無畏多年來一直關注“文化創新和經濟轉型”的重大課題,特別是近幾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陣陣寒意,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逆勢而上引起他的關注。這位有“中國創意產業之父”之稱的經濟學家,談起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如同中醫號脈般嫻熟、精準。厲無畏指出,文化創意產業有望成為帶動中國經濟振興的引擎,并能推動經濟創新發展,但也要避免出現新一輪的“產業過剩”。
助力經濟轉型人才很關鍵
“創意產業的發展之所以能夠帶動產業結構升級,是因為創意產業抵御金融危機沖擊的能力強于其他產業。”厲無畏說。世界各國在此方面也有經驗可循。金融危機曾嚴重影響日本經濟的發展,以創意和知識產權為驅動的日本動漫經濟卻逆勢增長;2011年全球金融危機使經濟低迷,卻催生金融題材電影在好萊塢走俏。厲無畏表示:“那些實現了經濟創新的國家比較容易走出危機,而創意產業就是推動經濟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他同時指出,傳統產業可以通過創意產業的融入,附加更多的文化內涵,塑造有特色的品牌,來提升競爭力,如紹興的孔乙己品牌、重慶的張飛牛肉、國窖瀘州老窖等等,品牌背后都是中國的歷史文化。“中國有很多歷史文化資源,可以通過創意把它開發利用起來,而人才是實現這些創意的根本。”因此,在新形勢下要建設一個有創意的國家,需要擁有一套創新人才的培養機制。
“創意人才的培養需要新探索。關鍵在于如何培養,能不能抓住要害。”厲無畏分析,我國急需的創意人才可分三類:技術制造類、原創策劃類和經營管理類。其中,第一類是中國的傳統強項,而其他兩類均需加強。“美國開發的‘加菲貓學英語動漫’系列,暢銷全世界,這是怎么實現的?既需要畫出來,也需要想出這個點子,還需要有好的推介營銷。”厲無畏感慨,我國現有的文化產業人才多數能“畫貓”,但在想點子和推介營銷兩方面還很薄弱。
“創新既要有原創創新,又要有集成創新。喬布斯的蘋果,就是一個集成創新的產物。”厲無畏建議,需要培養一批復合型人才,他們既要在文化創意方面擁有好的素養,又要在經濟管理領域具有一定的才能,并且擁有比較廣泛的知識儲備和善于引導和整合各種各樣資源的能力,最重要的還要能將整合好的資源利用好以獲得更好的發展。
避免出現新一輪“產業過剩”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雖然在一些大城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經超過了5%甚至更高,但從總體上看,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還不足3%。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和矛盾,比如,總量規模小,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需矛盾突出;條塊分割嚴重,產業集中度不高;經營管理水平不高,市場競爭力弱;政策法規體系不健全,投入不足和人才短缺現象比較嚴重等等。由此可見,文化產業要成為我國的支柱性產業,仍然任重而道遠。
在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持續數年高速增長之后,未來的發展空間仍相當大。厲無畏指出,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國達到25%,其在世界文化產業市場中所占份額則高達43%。與之相比,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占世界文化產業市場份額不足3%。差距大,也就意味著發展的潛力大。
近年來,各地紛紛上馬建設文化產業園區,有些文化產業項目開發缺乏市場分析與科學論證,盲目上馬。避免出現新一輪的“產業過剩”是文化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
厲無畏認為,當前很多園區并不具備孵化文化產業所需的條件,盲目上馬容易流于形式。“一個好的園區,至少要為入駐企業做好4個方面的服務:公共科技服務平臺、經營咨詢服務、高效靈活的金融支持和知識產權保護。”厲無畏以上海的成功經驗為例,深入分析:有了公共科技服務平臺,企業不論規模,只要帶著好創意入園,園區就可提供條件幫助其轉化為產品;有了經營咨詢服務,企業就可以專心研發,避開不擅長的經營領域;有了風險投資、創業基金、擔;鸬冉鹑谥С郑∥⑵髽I才能放手一搏、做大做強;有了知識產權保護,一家企業難以完成的維權工作,就可以由園區的“知識產權保護聯盟”出面解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