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2年03月13日 李嵐 金融時報
“未來,中國銀行將利用多元化和海外平臺,以全面的服務內容、豐富的營銷手段、專業化的產品整合能力,為文化企業提供金融服務。”中國銀行副行長陳四清近日表示,中行將通過客戶資源共享、聯動營銷、商行投行一體化服務等措施,積極支持文化產業做大做強。
此前,中行在同業中率先將發展文化產業列為重要戰略目標,持續創新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與產品服務,被文化部列為商業銀行與文化產業融合“不同層級的典范”,樹立了銀行業支持文化產業的金融服務品牌。
事實上,自2010年起,文化產業就得到了我國銀行業,尤其是國有大型銀行的垂青。其原因在于,國際金融危機后文化產業的逆勢上揚,并日益成為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著力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嗅覺敏銳的金融機構顯然看到了文化產業強大的生命力和未來發展潛力,而業內人士預計,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將成為2012年銀行業的熱門領域。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2.75%左右。十七屆六中全會指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的發展目標是成為支柱性產業。這意味著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逐步上升至5%左右,即文化產業增加值將從現在的約1.1萬億元增加至約4.3萬億元,年均增速要達到15%(名義增長率),遠超過GDP的增長。
據悉,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中行、工行、農行、建行等先后與文化部建立了合作機制。各家銀行加大了對文化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創新金融產品,優化授信模式,為各類文化企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國家開發銀行文化產業貸款余額達1182億元,居全國銀行業首位;截至2011年9月末,五大商業銀行文化產業貸款余額為2000億元左右。雖然五大商業銀行貸款數額相對不大,但為文化產業提供融資的增幅顯著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在銀行業貸款規模趨緊的大環境下,工行至2011年末對文化產業的貸款余額達到630多億元,比年初新增超過120億元;中行截至去年10月末對文化產業的貸款余額為255.8億元,貸款客戶數超過1000家,該行轄下的文化產業貸款客戶數、貸款余額的增長,以及資產質量的改善,均明顯超過全行各產業平均水平。
然而,就目前情況看,文化產業融資需求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錯位現象:大型、特大型企事業單位融資實力強,但融資需求不足;中小型文化企業有巨大的融資需求,但經營收益沒有保障、缺乏風險抵御能力,融資能力差。此外,我國文化產業的集中度仍較低,多數企業規模較小,受市場外部環境影響較大,不具備持續穩定的經營能力,行業亟待整合。再加上文化企業核心資產具有“無形化”的特點,資金成為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
為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指出,當前我國面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金融業在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大有可為。要深入推進金融改革創新,引導商業銀行開發適合文化企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加大金融業支持文化產業的信貸投放;建立健全多層次的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進一步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
在上述背景下,2011年7月,由財政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這是中央財政首次注資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基金目標總規模為200億元人民幣。
而作為文化產業基金的重要出資方和管理方,中行也始終將為文化產業提供金融服務作為全行工作重點。記者從中行了解到,文化產業基金主要以股權方式投資于傳統媒體、新媒體以及文化衍生產業三大方向。截至2011年8月末,中行對廣義文化產業貸款客戶數超過1000家。
與此同時,各家銀行一直在積極探索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其中,中行以全方位金融服務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開發動漫形象質押貸款、“影視通寶”等新型金融產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產業原創內容的新路;工行出臺了專門的文化產業信貸政策,推動全行與各級文化主管部門對接;農行依托自身網點最多、覆蓋面最廣、面向基層的優勢,對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演藝企業給予信貸支持;建行則積極扶持行業龍頭客戶發展,開發“文化悅民”特色金融服務方案,及時滿足文化企業融資需求……截至去年底,全國有60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獲得總計超過170億元銀行貸款。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進入2012年,各家銀行在支持文化產業做大做強方面將邁出更大的步伐。據悉,“十二五”期間,國家開發銀行將向我國文化產業提供逾2000億元的融資總量支持,同時加強與各方的開發性金融合作,發揮中長期投融資優勢,探索符合我國文化產業特點的融資支持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按照工行部署,“十二五”期間該行將文化產業作為信貸投放的重點方向之一,計劃年均新增投放不低于200億元,到“十二五”末,貸款余額將達到1500億元以上。其中,對中小企業密集的產業園區和產業基地,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推動文化創意、影視制作、動漫等產業集群發展。
中行則表示,根據自身國際化程度、綜合化經營程度較高的特點,創新金融產品服務;通過跨境聯動,為文化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金融服務支持;建設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突出地區特色,采取差異化發展策略。
而交行下一步將創新信貸產品,加快信貸資源向重點區域、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傾斜,創新完善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夯實風險管理基礎。積極探索融資擔保創新途徑,落實物業抵押、版權質押、收費權質押、應收款質押等擔保方式,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貸款風險分擔機制。
不過,對于如何更好地實現金融與文化產業對接,業內專家認為,除了商業銀行自身的需求外,還應加強金融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有效結合,探索建立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多層次貸款風險分擔和補償機制;推動金融機構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發展適合文化產業需求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此外,應進一步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加快配套制度和服務體系建設,支持文化產業迅速發展。記者李嵐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