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2年01月20日15:35 新華網
(新華社信箱•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解讀)
為什么要堅持主管主辦制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
新華網北京1月20日電 主管主辦制度和屬地管理原則是我國文化管理體制的一項基本制度。主要內容是,設立國有文化單位必須有具備一定資質的主辦單位和上級主管機關,負責履行對文化單位的領導職責;各地黨委宣傳部和文化行政部門負有對本行政區域內文化活動的監管職責!稕Q定》重申堅持主管主辦制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對確保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堅持黨管意識形態,加強黨對文化工作領導,迫切需要更好堅持主管主辦制度和屬地管理原則。黨管意識形態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重要制度和原則,是堅持黨的領導的一個重要方面。文化既有很強的產業屬性,又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文化單位作為精神產品創作生產部門,是重要的宣傳思想陣地。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通過制度安排,把黨管意識形態落實到每一個文化單位的主管主辦部門,落實到各級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議程,有利于管理工作及時、有力、到位,推動文化繁榮健康發展。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主流是好的,繼續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良好態勢,但意識形態領域并不平靜。特別是國際敵對勢力對我施壓促變的一貫立場沒有改變,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手段,對我在發展上牽制、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滲透,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長期而復雜。只有堅持主管主辦制度,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通過完善管理制度保證文化改革發展順利推進,黨和政府才能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掌握文化改革發展領導權。
落實守土有責、確保文化單位導向正確,迫切需要更好堅持主管主辦制度和屬地管理原則。主管主辦單位和屬地管理部門承擔著對所屬文化單位領導和管理職責,核心是以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看好自己的陣地,管好自己的隊伍,抓好所屬宣傳文化單位領導班子建設,確保所屬輿論陣地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確保所屬文化單位提供健康向上文化產品,確保所屬互聯網站等現代媒體不為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經營性出版社已全部完成轉企改制,一般國有文化院團、非時政類報刊社、新聞網站轉企改制工作正在抓緊推進。特別是隨著國家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和上市融資,文化企業的業務領域更加擴展,資本構成更加復雜,企業流動更加頻繁。面對文化改革發展新形勢特別是文化市場主體出現的新變化,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文化單位的領導和管理,引導文化企業強化社會責任,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是主管主辦單位和屬地管理部門面臨的新的重大課題。全面落實《決定》提出的文化改革發展目標任務,一方面,必須始終堅持、更好落實主管主辦制度和屬地管理原則,堅持一手抓改革發展,一手抓科學管理,及時研究解決文化改革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及時發現傾向性、苗頭性問題,有效引導,妥善處置,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充分發揮文化單位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另一方面,必須堅持改進創新,科學界定主管主辦單位的資質條件、工作職責、考核標準,完善管人管事管資產管導向相結合的國有文化資產管理體制,改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