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2年01月10日中華工商時報 郭釔杉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范周把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文化體制形象地比喻為推動文化發展的"三駕馬車"。
他認為,文化事業的發展,使全民文化消費權益得到了保證;而文化產業的發展,回過頭來能夠促進文化事業;文化體制改革,則是解決在產業和事業再發展中遇到的諸多瓶頸問題。
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文化產業,則被寄予了厚望。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意味著,如果要使2016年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該比重則每年均需提高0.4個百分點,這將產生巨大的需求,為我國經濟增長開辟新的動力,同時,文化產業大發展也將釋放廣闊市場空間。
電影產業持續高速增長
發展如火如荼的電影產業,近年來不論從影片數量還是票房都呈高增長態勢,電影營銷和海外市場也在逐步打開,將進一步拉動電影產業收入。
目前,票房收入仍是電影產業的核心驅動力,2004年,國內電影票房收益只有16億元,到了2010年電影票房收入已經達到了102億元。過去7年,電影票房占電影產業綜合收入比重逐年提升,從2004年的43.6%增加到2010年的64.7%。
同時,中國電影海外總收入也大幅提高,2010年達到70.4億元,同比增長24.7%,其中,合拍片占比從2006年的58.8%上升到2010年的99.9%,10年達成出口交易影片共47部,其中46部為合拍片。北美、亞太以及歐洲是中國電影主要輸出地區。
據記者了解,目前雖然票房收入仍是電影產業的主要收益,但電影營銷快速成長,越來越成為電影產業的重要收入來源。2005年,電影營銷收入只有9000萬元,2010年,已經攀升至5.3億元,年均增長58%。
此外,政策紅利繼續助推電影產業發展!峨娪爱a業促進法》歷經十年醞釀,首次從產業的角度對電影市場進行立法,取消了對社會資本投資電影攝制等業務的限制,采取財政、稅收、金融等扶持措施促進電影產業發展成為亮點。
業內專家紛紛表示,對單一產業進行立法,這在立法史上尚屬首次,足以表明國家對發展電影產業的高度重視和全力支持。
在國內票房連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社會投資電影產業的熱情也有望進一步得以激發。減少行政審批與加強信息公開則從實際操作層面便利了各類市場主體的進入。
中國電影業正在成長為一個名利雙收的朝陽產業。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文化產業逆勢飄紅。當年,賀歲片《非誠勿擾》創造了3.5億元的票房奇跡,其投資方華誼集團穩賺1億多元;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單集售價達到百萬元,創下歷史新高;盛大等網游企業更是賺得盆滿缽滿……文化經濟的力量逐漸被廣泛重視。
不過,電影產業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目前的影院規模,每年只能容納150部電影進入院線。也就是說,有近3/4的電影無緣與觀眾見面。此外,中國電影產業目前過于依賴票房,產業鏈過于單一。2011年8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文化藍皮書:2011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指出,電影的產業價值應該伸向更遠、更深的地方。
電影學博士張江藝認為,電影市場不只是影院市場,更不只是拷貝市場,而是在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的現代傳輸技術開拓下的多元市場。
動漫產業備受寵愛
動漫行業似乎是文化產業中最受寵的。政府給予了多項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動漫產業。2010年全國共制作完成的國產電視動畫片共385部22萬分鐘,數量生產上已經取代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2011年初上映的《喜羊羊與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在首映日票房就達800萬元,首周末一舉突破3000萬元,不僅刷新了國產動畫電影的票房紀錄,也遠遠超過了《功夫熊貓》的票房,并且《喜羊羊與灰太狼》牽手迪士尼在52個國家和地區播映。這部紅遍了全國的國產大型動漫系列開啟了國產動漫收視先河。隨之而來的衍生品風靡了各個領域:玩具、圖書、服裝、食品等各個領域幾乎都有那幾只小羊的可愛身影。
從市場需求上看,動漫產業及其衍生產品、相關的附屬產品,覆蓋面非常大。動漫產業在許多發達國家已經成為經濟支柱產業。據了解,全球動漫產業保持著每年50%以上的增長速度。動畫產品的直接消費對象以青少年為主。目前,中國共有0-14歲人口2.8億左右,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21.5%。由此可見,中國動漫產品的消費市場極為龐大,客觀上為發展動漫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和發展前景。
政府也將動漫產業列為重點扶持行業予以支持。2008年,中央財政投入700萬元扶持資金,扶持中國原創動漫作品創作。隨著扶持資金增加至近1400萬元,中國已有百余個本土漫畫、動漫演出、網絡動漫、手機動漫項目得到了扶持。
一時間,政策的扶持催生了眾多雨后春筍般的動漫企業。動漫藍皮書《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2011)》指出,2010年中國動漫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動漫產業核心產品直接產值突破80億元。
但是,在諸多動畫片中,真正能形成產業鏈,讓大眾記住的動漫形象又有多少呢?數量多、精品少是大眾對國產動漫的普遍印象。
資深動漫人士鄒衛指出,許多動漫企業完全依賴國家提供的財政補貼生存。豐厚的補貼也讓一些與動漫不沾邊的企業粗制濫造一些東西,然后打著動漫的旗號向政府要錢,甚至還出現某些企業"組團忽悠",在一個地方拿到了補貼,又以同樣的方式在別的地方騙錢。
"當動畫片數量累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始終要向質量轉變,勢必會走向正規。但在這個過程中,只想依靠政府補貼做出來的動漫企業是很難真正生存下來的,還是要經過市場化的洗禮。"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齊勇峰說。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政府應該取消補貼制,要扶持優質公司。比如公司銷售做到100萬元,獎勵其50萬元。這種方式才能更激發企業的原創力、競爭力。
新媒體被稱最賺錢行業
新媒體被稱為最賺錢的行業。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亞太區互聯網和媒體行業投資研究主管季衛東表示,365行最賺錢就是新媒體行業,平均凈利潤達到35%,其暴利是房地產行業兩倍以上。新媒體行業是輕資產,主要成本來自勞動成本,盡管中國最近有工資上漲,但是中國工程師價格依然只有硅谷工程師價格20%-30%的水平。中國在勞動力的成本上,它的投入和產出是非常有競爭的。
目前涌現的新傳媒形式主要有網站、博客、網游、無線互聯網等。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首席科學家毛偉認為,新媒體就是互聯網支撐的媒體。
從全球的媒體發展來看,印刷媒體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以互聯網、戶外新媒體和數字電視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將迎來發展的最佳機遇,成為拉動文化產業增長的又一動力源(600405,股吧)。
這兩年,微博和移動互聯網都出現爆發式增長。各大門戶網站的微博服務被廣大受眾認可,影響力越來越大。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0月,中國微博服務的月度覆蓋人數達到2.6億人。
作為新媒體的另一重要傳播途徑,移動網絡互聯網自2009年起快速增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國手機上網用戶規模達到3.18億人,手機網民在總體網民中的比例達到65.5%。
用戶數量的快速增加也帶來了移動互聯網整體市場規模的高速增長。根據易觀國際數據,2011年前三季度移動互聯網累計市場規模達610億元,接近2010年全年,預計全年將突破800億元。預計2011-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市場收入的平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9.8%。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底國家廣電總局頒布的《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其中被"凈化"掉的電視廣告量或高達100億元,很多電視廣告為了維持收益,將可能集體漲價,導致廣告分流轉向新媒體,廣告主將可能加大在互聯網和其他新媒體的投放。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到2012年底中國網民人數將接近6億元,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3%,互聯網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預計2012年互聯網廣告同比增長40%。另外,到2012年,中國的3G用戶將達到1.7億,普及率達到13%,基于移動互聯網上的廣告、內容和增值服務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在政策紅利和內容創新中,新媒體嘗到了甜頭。但同時,業界也提出新媒體高速發展過程中是否存在泡沫。以網絡視頻為例,現在每一集電視劇賣給網絡視頻公司,價格在過去短短3年里漲了接近100倍。
專家指出,文化不僅是一種精神力量,是國家軟實力的象征,還可以創造高附加值,因而,文化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硬資源、硬支撐。
我國經濟增速在經歷多年的高速增長期后,已經開始進入放緩通道,2012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將繼續放緩,從國內經濟發展與傳媒行業發展特點來看,經濟蕭條或危機時期,往往是文化特別是文化產業得以發展與繁榮的機遇期。在我國,繼房地產、汽車拉動經濟高增長10年之后,文化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拉動引擎。
如果要使2016年文化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5%,該比重則每年均需提高0.4個百分點,這將產生巨大的需求,為我國經濟增長開辟新的動力,同時,文化產業大發展也將釋放廣闊市場空間。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