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2年01月06日 中華工商時報
自從文化產業升至國家戰略以來,一些上市公司紛紛涉足其中。然而市場對于“涉文化”概念的追捧只持續了數日,便逐漸平淡下來。分析人士認為,政策出臺后不乏一批上市公司“借題發揮”炒作一番。
在文化產業大熱的背景下,對文化傳媒的“追捧”,特別是對于“涉文化”企業的價值判斷,需要理性思考。從現實情況來看,轉型能否幫助企業走上成功的道路,投資于新的領域能否在財務數據上體現出回報,是投資者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上市公司掘金文化產業風生水起
文化產業被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不少公司或成立文化傳媒子公司,或對旗下原有“涉文化”業務整合資源擴大投資。
據業內一位咨詢機構人士透露,大型綜合性民營企業復星集團原來下設的文化產業事業部已經升級為復星文化產業集團,其在文化傳媒行業已經有十幾個成功的投資案例。未來復星集團旗下相關資產有望一并裝入文化公司,形成在行業內具有競爭力的文化產業集團。
大型企業涉足文化產業的,非復星集團一家。作為國內地產行業巨頭的H股上市公司恒大地產,同樣憑借其雄厚資金實力吹響了跨界的號角,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多個場合表示,文化產業前景好,非?纱诰颉
高調進入文化產業掘金的上市企業還有東方集團。公司去年底公告,其控股95%的子公司東方家園擬與中國中小企業投資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注冊資本20億的北京太陽火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其中,東方家園出資8億,占股40%,中小企業投資公司出資12億元,占股60%。以金融投資控股業務、家居建材流通業、港口運輸業為主業的東方集團,近年來頻頻布局,在“涉礦”“涉農”后又走上了“涉文化”的道路。
主業難做部分企業欲借文化轉身
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曾表示,恒大的資金充裕,2011年上半年賬面上的現金余額230億元以上,文化集團公司將會在未來給恒大帶來持續的收益。
然而事實上像恒大這般有底氣者并不多見,從可搜集到的公開信息可以看出,不少公司或因為所處行業發展發生變動,或因為主業經營上遇到瓶頸,不得不進行發展戰略的調整以尋找新的出路。而正在國家大力弘揚文化建設之時,乘政策之東風掘金文化產業成為他們的上佳選擇。
上述投資8億元成立文化公司的東方集團子公司東方家園,2010年整體營業利潤-2.44億元,2011年上半年繼續虧損,營業利潤為-1.54億元。東方家園是東方集團旗下建材流通業務的運營主體,東方家園的經營狀況每況愈下,是集團公司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東方家園持續嚴重虧損,集團公司不得不對建材流通業務進行大刀闊斧的戰略調整,東方家園已轉讓旗下東方家園實業有限公司100%股權,經營重心的重大轉變給東方家園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東方家園在經營上面臨的窘境,除了自身銷售模式的困境之外,與建材流通所依賴的房地產行業遇冷有著莫大的關系。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和嚴厲調控政策的影響,房地產行業進入前所未有的寒冬。這使多家房地產類上市公司經營戰略重心向文化產業傾斜,通過擴張主題公園與文化園區建設、成立文化演藝公司等各種方式,無一不加速自身在文化傳媒行業的布局,但市場對于地產商們這一動作到底是戰略上的轉型,還是借政策利好造勢一番仍看法不一。
短期炒作難持續“涉文化”須理性看待
在二級市場上,在2011年10月下旬以來文化傳媒板塊備受追捧,而此番炒作偃旗息鼓之后,“涉文化”概念又拿過接力棒,成為各路資金追逐的對象。
遺憾的是,隨著A股市場內外交困之下步步走軟,文化傳媒板塊以及涉文化概念不僅沒能延續強勢,反而在市場狀況不佳之時給大盤以拖累,將前期漲幅盡數回吐。
對于各路公司紛紛投身文化產業,業內一位傳媒行業分析師指出,由于A股市場“政策市”的特征,每次國家出臺推動相關產業或區域發展政策的時候,不乏一批上市公司“借題發揮”炒作一番,因此造就了大批緊隨政策而動的“資本玩家”。
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涉足文化傳媒行業的上市公司會越來越多。此前謀求轉型的如“涉房地產”“涉礦”“涉光伏太陽能”者不乏先例,但蜂擁而至往往造成行業發展過熱以及資源配置的失衡。轉型能否幫助企業走上成功的道路,投資于新的領域能否在財務數據體現上出回報,才是投資者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在目前文化產業大熱的情況下,對文化傳媒的“追捧”,特別是對于“涉文化”企業的價值判斷,需要理性思考。
首先,上市公司主業經營和資產質量能否過關。因主業經營面臨困境被迫轉身的上市企業,其業績表現往往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同時,與上市公司熱衷于“多元化經營”相對應的是資金狀況的捉襟見肘。以中天城投為例,已累計對外擔保35.9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凈資產的208.61%,而公司三季報顯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20.33億元,一旦資金鏈出現問題,后果將會很嚴重。
其次,最重要的是把握文化產業發展的趨勢與內涵。從上述兩家高速公路企業“涉文化”來看,其成立的文化傳媒公司分別依托原有所屬路段沿線的戶外廣告業務來運營。從行業的成長性來看,廣告業屬于成熟乃至衰退型行業,在文化產業當中,以廣告經營為單一盈利模式的產業業態亟須打破,而以內容創作、文化消費模式創新為主的產業業態在未來是文化傳媒企業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上市公司圍繞動漫產業、電影電視劇產業、數字新聞出版業等、文藝演出會展業等文化傳媒業態開展的投資行為相對前景被看好。
此外,應謹慎看待與文化產業發展政策相悖上市公司“涉文化”投資項目。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強調,文化部不鼓勵地方大興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文化部批準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目前僅有6家,并規定了國家和省級文化產業園區的設定標準,限制盲目發展。作為上市公司“涉文化”的一大“主力”,地產類上市公司有不少都在走發展文化園區建設這條路徑,除原有經營文化主題公園的華僑城、經營旅游文化景區的宋城股份之外,包括鳳凰股份、中天城投、冠城大通、中體產業等等紛紛投入文化園區建設中。由于一些園區產業“空心化”問題嚴重,若相關管理部門出臺相應管制措施,對上市公司投資項目而言政策風險不容小覷。(關志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