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劉詩平 蘇雪燕)在中國規模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浙江東陽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東陽嘉潤影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金利最近剛剛盼到了中國銀行的2000萬元貸款。有了這筆資金,嘉潤影視就可以“擴大再生產”,開拍接下來的幾部電視劇。
中國快速發展的文化產業正在產生大量融資需求,面對這一朝陽產業,一些銀行正在加快探索適合文化產業特點的金融服務。
“金融支持在文化產業發展壯大過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橫店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徐文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如果文化企業只求維持運營,當然不會有太多融資需求;一旦要加快發展,融資需求就會隨之而來。”
2010年末,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有入區企業382家,實現營業收入30.17億元;到2011年8月末,實驗區新增企業38家,實現營業收入27.93億元,同比增長61.98%;上交稅費2.96億元,同比增長109.76%。
橫店影視產業實驗區的發展現狀,是中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文化產業保持了15%以上的增長,文化產業正在成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十二五”(2011-2015年)規劃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離不開銀行業“輸血”。同時,文化產業巨大的增長潛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也為金融業提供了新的業務領域和利潤來源。工行、建行、農行等大型商業銀行先后和文化部簽署協議,與文化部建立文化產業項目集中推薦機制;進出口銀行則重點支持文化企業走出去。
國家開發銀行宣布,截至9月底,該行文化產業貸款余額突破千億元,達1053億元,僅今年就發放了215億元。
在廣東,2010年以來,省文資辦等文化單位分別與工行、建行、光大、民生四家銀行的分支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為廣東省文化產業授信規模達1340億元。
但不同于銀行所熟悉的傳統制造業,文化企業具有“輕資產”特征,缺乏有形抵押物,所擁有的知識產權難以進行價值評估;資金回報周期長、成長不確定性大;現金流不穩定,投資具有高風險性。面對這些難題,銀行必須加快創新,開發適應文化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
“影視通寶”正是中行浙江分行為影視文化企業創新的融資產品,這款產品認可企業的影視作品版權和應收賬款質押。金華銀監分局還針對此類貸款相應提高了風險容忍度、實行不良貸款差異化考核。目前,中行東陽支行已為影視文化企業授信4.84億元,貸款余額3.7億元。
另據了解,江蘇銀行、民生銀行、華夏銀行、招商銀行等均通過無形資產抵押等創新金融產品,支持了大量動漫、影視及文藝演出的拍攝制作。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投融資指導處處長許蓉表示,隨著銀行業不斷探索適應文化產業發展的授信模式,金融資本加快與文化產業對接,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盡管文化產業貸款增長迅速,但對于“嗷嗷待哺”的大量文化企業,依然是杯水車薪。許蓉表示,目前絕大部分文化企業仍然在用自有資金進行運作。
有關專家認為,缺乏專業、有效的擔保體系,是造成文化產業貸款難以大規模展開的核心問題。而缺乏權威的知識產權第三方評估、知識產權抵押處置難,都是擋住銀行發展文化企業貸款的“絆腳石”。
對此,浙江省銀監局的調研報告建議,加快制定和完善規范版權等無形資產的評估,培育流轉市場,為投資人進行文化產業產權和資產的轉讓、租賃、退出提供渠道,降低處置成本。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