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1-09-01 人民網
提案認為,中華民族的復興,不僅是經濟的崛起,還須有文化的支撐。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作支撐,就需要有文化產業的大發展。中國的文化產業發展面臨著歷史性的機遇期,潛力巨大、前景廣闊。然而,中國的文化產業與西方國家相差懸殊,與中國的文化淵源、經濟實力和政治地位極不相稱。
提案建議:
(一)改革文化管理體制,推動文化產業升級。打破條塊分割與行業壁壘,優化產業組織結構,調整區域產業布局。做大做強一批有實力、有活力的國有和民營文化企業,建立一批多媒體經營、跨地區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文化產業集團,提高產業集中度和集約化經營水平,帶動文化產業升級。進一步完善現代文化流通體制,發展現代文化流通組織形式,加強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建設,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培育全國性或區域性的大型現代文化流通組織和文化物流中心。建立文化產業法律體系,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建立依法經營、違法必究、公平交易、誠實守信的市場秩序,營造公開、公平、公正的文化產業市場競爭環境。
(二)推動文化與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相結合。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對文化產業發展的作用,鼓勵更多的文化企業上市,廣泛吸引社會資金,通過資本市場收購兼并其他文化企業,壯大規模,提高競爭力。設立文化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和風險投資基金,扶植一些發展前景良好的大型文化項目和文化企業,以發揮文化產業的“孵化器”和“發動機”功能。研究組建文化政策性銀行,創建中國文化發展銀行。完善知識產權抵押貸款、項目融資貸款、信用貸款機制,增強社會各方面參與文化產業發展的激情。同時,推動知識資本與文化資本結合,打造優秀文化藝術品牌。充分利用文化資本作為其他商品如設計、廣告、包裝等的附加值,提升商品的競爭力。
(三)推動文化產業“走出去”。完善、落實鼓勵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業出口的政策措施,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業和對外文化中介機構,積極開展對外文化貿易,擴大我國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業在國際文化市場上的份額。文化企業要樹立現代營銷理念,掌握國際市場規則,抓緊構建營銷網絡,充分利用各類國際性活動平臺,做好文化產品的推介和營銷。加強與國外知名文化機構合作,著重抓好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業的出口,不斷拓展對外文化交流渠道,進一步擴大我國文化傳播范圍。
(四)借用香港優勢,推動國家文化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協助內地文化產業上市融資,利用海外資本資源,發展國內、國際行業的龍頭企業。香港可利用文化比較容易輻射到世界各地的獨特優勢,與內地文化同行聯手,將中國的文化產品推向世界。借鑒香港法制經驗發展文化產業,內地可以與香港在知識產權保護、專利技術轉移、產業化等方面進行區域化、行業性、專業型合作,借鑒并移植香港的成功經驗,形成知識產權的保護環境,為國家文化產業的積極健康發展提供有利的法制保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