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1年07月27日證券日報 喻文亮
“有市場就有模式,有需要就有未來,如何打造這個市場,如何做大做強傳媒企業,這就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和強力扶持。”國內知名傳媒專家蘇綱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七月初,由財政部、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和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有限公司等四家共同發起設立的我國首支國家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在北京揭牌成立。該基金規模達到200億元,由專門機構進行市場化管理運作,以股權投資等方式,投資新聞出版發行、廣播電影電視、文化藝術、網絡文化、文化休閑及其細分文化及相關行業等領域,以引導示范和帶動社會資金投資文化產業,推動資源重組和結構調整,推動文化產業的振興和發展,促使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成立將對整個文化傳媒業產生深遠的積極影響,是國家重視、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種現實表現,是中國文化傳媒企業發展的一次良機。政府這么做就是雪中送炭,就是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其實政府應該是最佳的天使投資人。”蘇綱憲表示。
文化產業成國家支柱產業
眾所周知,文化產業是當今世界公認的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但是,在我國,文化產業尚處于發展初級階段。
自2009年7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這標志著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經過2年的發展,我國的文化產業正在被更多的人所了解,發展勢頭也明顯增強。
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而文化產業被列為十二五規劃中的支柱產業,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中國的文化產業在今后5至10年有著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中國的文化傳媒企業將迎來發展高潮。”蘇綱憲表示。
近幾年,有十數家文化傳媒企業在國內外證券市場通過IPO實現企業上市融資,也有眾多企業通過資源整合而獲得戰略投資,均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其中知名的案例包括博瑞傳播(600880,股吧)和鳳凰新媒體等。
創新發展模式破解融資困局
“傳媒公司不缺市場,不缺人才,最缺的就是錢,企業沒有錢,什么也做不了!因為融資困難,已嚴重地影響了公司的發展。這是一位北京傳媒公司副總曾經對記者說的話。
而蘇綱憲則對記者表示:“文化傳媒企業要抓住當前發展的大好時機,深入剖析企業發展的癥結所在,加強企業內部資源整合,創新發展模式,拓展融資渠道,細分市場,樹立品牌,打造一支成熟穩定的運營團隊,實現企業穩定快速發展。”
回顧文化企業的發展歷程,國內文化傳媒企業普遍存在公司體制不清晰、經營規模小、優質資產少、商業模式單一、運營團隊不穩定等不利因素,從而直接影響企業融資,嚴重制約企業發展布局和做大做強。
蘇綱憲告訴記者:“文化產業要做大做強,政府的正確引導和政策扶持是必須的,政府投資不僅可以解決文化傳媒企業的實際困難,更將對整個文化產業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近幾年在國內非常炙熱的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云南衛視和浙江衛視等省級電視臺,因為有了政府的重視和支持,電視臺通過資源整合,制作了一大批優秀的電視節目,不僅豐富了廣大市民的精神生活,也使得這些傳媒企業取得了快速的發展,樹立了品牌形象,增加了企業經營收入和無形資產,并且由于這些企業的帶頭影響,在這些地區形成產業規模,從而影響政府產業規劃,最終形成文化傳媒產業集群。
蘇綱憲表示,“十二五”規劃將文化產業列為戰略新興產業,不僅加大了政策支持,還由中央財政注資引導成立“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這對整個文化傳媒業和傳媒企業來說是絕對的利好消息。各地政府需要加強文化傳媒業的規劃和統籌,做好引導扶持工作,同時加大文化傳媒業基礎建設和投入,特別是在文化傳媒企業融資問題上,各地政府要把國家投入和社會資本投入結合起來,以國家投入作為引導性資金,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提高文化產業的市場化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文化產業結構調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