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1-07-25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 7月25日訊(記者 張翔)第六屆“創意中國•和諧世界”文化產業國際論壇將于2011年7月29日-8月1日召開。本屆論壇以“創新、管理、合作”為主題,立足于中國文化產業的特色實踐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聚合來自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嘉賓的智慧和經驗尋找新的發展路徑。7月22日上午,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首席研究員、范周博士做客中國經濟網文化名人訪,為大家講解了當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以及面臨的一些難題。
范周談到,進入2011年,特別是兩會之后,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各個省市,各個政府經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的產業。就要有很多的項目做支撐。
范周舉例說,銅陵市過去對文化產業沒有什么迫切的要求,因為銅陵是一個工業城市,而且是以銅而誕生的城市。但是這個城市對文化產業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市委市政府專門做了文化產業的總體部署,而且專門要求我們去做一個銅文化的規劃。所以像這樣一個重工業城市,以加工業為主的這樣一個城市,也開始關注文化產業。
又比如丹東,范周說,丹東總體經濟在遼寧省比較偏后的。但是,丹東在遼寧省的五點一線的戰略當中,把文化產業作為自己一個主導產業來做。所以他們做出了一個規劃,沿著鴨綠江邊上準備開出一大片地方,作為中朝文化貿易當中的一個重要的橋頭堡。
承德豐寧縣的壩上草原,俗稱叫京北第一草原。范周表示,今年年初看到剛剛有些想法的項目,現在全部都落地了。最典型的是大漢行宮,把一個元朝的文化用一個大的主題公園的形式表現。有七八個內容可以稱為國內第一。
范周認為,國內文化產業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各個地方政府高度重視,把文化產業都列入到了本屆政府的“十二五”的重要工作日程。第二,是把文化產業的發展都納入到了政府的經濟決策當中去,同時都開始做文化產業規劃。第三個特點是現在許多的民營經濟,對文化產業開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過去文化產業也有民營經濟介入,但是都是小打小鬧,F在,以承德地區為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民營經濟在文化產業方面的投入已經超過了兩百多個億,而且這個投入的勢頭還在加快。第四是文化產業國際化越來越明顯。今年上半年有一批企業已經開始把自己的產品向海外打,也有中國地方的一些項目,把海外的項目吸引過來。這種國際化的項目之間的對接,也越來越多。同時,一些文化產業政策,從中央政府的政策,到中央各個部門的政策,到各級政府的政策,都在陸陸續續的出臺。所以整體來看,文化產業的發展勢頭非常好。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