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1年06月07日中國企業報 記者陳昌成
逃離還是堅守,這個選擇一度讓798藝術區的眾多經營戶們糾結。這些游走于商業和藝術的前衛精英,面對不斷上漲的租金,無法以超現實的姿態讓自己平靜下來。
數據顯示,作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示范基地和文化地標,798藝術區每平方米的日租金價格從最初的0.6元、0.8元漲到1.8元,再到3.5元,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被拉升。
不過,佟智成最終還是選擇把自己的UNIONART綜合藝術館落戶在798藝術區。這個展示面積逾1000平方米的UNIONART讓佟智成付出了千萬級的投資,這在798藝術區可以算是一個天價數字了。“租金較去年還在上漲,壓力還是相當大的。”佟智成坦承。
但是考慮到園區內濃郁的藝術氛圍、鮮明的時代特色、成熟的運作環境以及豐富的現成作品,佟智成最終還是選擇堅守。更重要的是,798藝術區的品牌知名度讓已經計劃國際化的UNIONART減少了不少推廣阻力。
“沒有2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保障,是玩不轉的。”佟智成告訴本報記者,“UNIONART還在謀求更大資本的介入,小打小鬧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動漫業群龍無首:年產值過億企業僅13家
李揚,這位唐老鴨、孫悟空的配音演員,正在主演一部新的傳奇。如今,李揚的身份是中國動漫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該公司是于2009年11月12日正式掛牌成立的“央企”。
李揚告訴本報記者,中國動漫集團的一個重要“使命”,就是引領中國上萬家動漫企業前行。在李揚看來,沒有龍頭、沒有老大的動漫市場不過就是一盤散沙。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動漫企業1萬多家,動漫衍生產品上萬種。而動漫企業年產值在3000萬元以上的僅有24家,年產值超過1億元的大型企業有13家。
“我們90%的動漫企業小、散、弱、差。”李揚說。在李揚看來,“小”是指規模小,“散”是指專業分散,“弱”是指研發能力弱,“差”是指競爭能力差。
國家動漫衍生產業課題組組長高薇華表示,2010年我國生產的動漫影視作品高達22萬分鐘,這個產量遠遠超過了“動漫大國”日本。2009年日本的動漫產量僅為10.8萬分鐘。“但是一比較產值,我國動漫業立馬又打回原形,成了還在蹣跚學步的‘小弟弟’。”
高薇華指出,國外的動漫公司創作一部動漫影視作品所取得的收益中,發行環節只占30%,衍生產品的授權和開發占70%。而我國動漫企業目前至少80%還在依靠制片、發行環節過日子。
盡管如此,“錢景”依舊艱難。
有著30多年玩具生意經驗的楊水源透露,早年間他只需投資幾百萬元,找到一家動漫公司制作幾十集動畫片,再花錢從電視臺購買時段播出,通過銷售相關玩具就能獲利上千萬元。
然而,從前年開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觀眾對卡通片的質量要求也明顯提升。“現在即使花費1000萬元成本制作出一部動畫片,都未必能讓觀眾滿意。如果收視情況不好,玩具銷路就受影響,虧本在所難免。”他說。
17年前,李揚看完迪斯尼的一次8小時采訪后“很受刺激”:“迪斯尼300億美元的產值竟然大多來自旗下卡通形象的授權開發,根本不是依靠發行,這對我的影響是顛覆性的。”
李揚認為,我國要發展動漫產業,首先應該成立一個旗艦式的大企業。因為動漫產業是大投資、大產出的行業。例如《阿凡達》策劃用了10年,制作用了4年;《功夫熊貓》7年時間耗費7億美元。“如此大的投入,國內還沒有哪一個企業能耗得起。”他說,中國動漫集團正是基于這樣的背景而成立。
李揚透露,中國動漫集團計劃打造5部重量級的動畫電影,每部的投資額達2億美元。
資本催動文化創意產業進入爆發期
和藝術品、動漫等文化創意產業相比,動輒上億、上十億元大規模資本運營的影視產業顯然到達了一個幸福時刻。
過去兩年里,橙天娛樂、華誼兄弟[15.45 1.44% 股吧]、華策影視[38.36 0.45% 股吧]、保利博納相繼登陸資本市場。
而在資本的推動下,我國的影視產業市場正在加速擴容。剛剛發布的《2011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的電影票房規模約達到14.96億美元,在世界范圍內排行第五。雖然總票房成績未進前三,但平均單片票房卻僅次于美國,在全球排名第二。
中信建設證券分析師高輝樂觀地表示,三網融合、消費升級、版權收入上升、開拓海外市場等因素將助推我國電影產業呈高速發展態勢,加之龐大的人口基數,我國電影市場有望在2016年達到美國的市場規模,“我國電影市場規模、總票房收入、本土票房收入將分別達到2811.24億元、1670.50億元、668.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60%、52%、40%”。
這也促動了資本的大規模進入。此前,騰訊對國內著名影視娛樂公司華誼兄弟進行戰略投資,涉及金額人民幣近4.5億元。
“戰略投資華誼,只是雙方合作的第一步。”騰訊總裁劉熾平透露,“騰訊希望通過這次投資,與華誼建立緊密的戰略關系,雙方一起對影視和新媒體的結合進行更多、更新的嘗試。”
實際上,騰訊對影視娛樂產業與互聯網產業的協同效應還有著更高的期望:在初期積累資本投資方面的經驗后,騰訊也希望逐步將旗下的全平臺產品與影視娛樂創作、傳播和衍生產品發行相結合,實現真正的跨產業融合。
“3年前別人讓我開影院,我堅決不碰,10年前我甚至連想都不想。”網尚文化總裁黎鋒此前表示。如今,黎鋒高調宣布,網尚將在華東地區開設的影城視聽館直營店超過25家,而在全國將建設100家。未來3年,集團還將再投入約50億元在全國建立1000家iMovie影城視聽館。
實際上,網尚此前主要運營視頻內容的版權分銷業務,2010年3月,網尚業務重心全面轉型,先后成立數字電影院線管理公司和數字文化研究院,并投入10億元進軍上游影視業。“集團旗下的兩家公司網尚文化和網尚數字院線年收入數億元,實現盈利,并將于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上半年赴美上市。”黎鋒說。
不過,《2011中國電影產業研究報告》對高增長下潛伏的危機也給予警示。報告明確指出,社會資本在提升產業熱度的同時,也帶來了盲目投資所造成的投資泡沫。“從業者應從技術熱、營銷熱、明星熱中走出來,堅持創意為王,為不斷上揚的中國電影大盤,培育更廣泛的觀眾群體”。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