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1年04月22日05:20南方都市報
在華誼兄弟、華策影視、中青寶等文化企業成功IPO的熊熊火光照耀下,各路資本豪客正將觸角伸向中國文化產業,尤其是影視業發展的核心———私募基金。
14日,騰訊公司宣布設立規模為5億元人民幣的影視投資基金。15日,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就透露,“鳳凰文化產業基金”已敲定籌組,基金規模為6至8億美元(40- 53億元人民幣)。此前不久,美國摩根斯坦利也牽手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設“大摩華萊塢基金”,涉資超10億元人民幣。而由馬云、虞鋒、史玉柱、劉永好等企業家聯合成立的云鋒基金,主投方向也是大文化板塊。
據文化部的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已募集及設立的文化產業基金超過300億元,一個覆蓋全國的文化產業金融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私募大擺“文化宴”
目前,私募股權投資涉足文化影視行業,已有星火燎原之勢。
《2010年中國電影產業投資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05-2009年中國電影產業共發生私募股權投資事件28起,平均單筆投資金額為985萬美元。目前,浮出水面的影視基金就有一壹影視文化投資基金、ID G新媒體投資基金、“鐵池”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中華文化投資基金、A 3國際亞洲電影基金、匯力星影投資基金、大摩華萊塢基金、騰訊影視基金、鳳凰文化產業基金、云鋒基金等十幾家。
“眼下這波影視基金創設熱潮幾乎都是按照PE私募股權投資模式來操盤。而中國第一個專注文化領域投融資的人民幣私募股權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通過并購四項星空電視業務海外上市,獲益豐厚,其實是給PE開了個好局。”上海證券分析師張濤告訴南都記者,自從《文化產業振興規劃》釋放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要降低準入門檻,積極吸收社會資本和外資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領域,參與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造。”
此后,《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等一個又一個政策亮點接連出臺,激起了更多私募股權基金募集沖動。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副巡視員吳江波告訴記者,目前,上海、深圳、成都、沈陽、合肥、廣州、武漢等地已相繼成立了文化產權交易所,“據文化部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募集及設立的文化產業基金超過300億元。”
意在“退市”賺取真金白銀?
中國文化企業紛紛上市,也吸引了機構投資者蜂擁而至。C hinaV enture旗下數據庫產品C V Source掌握的交易情報顯示,2009年至今,公開表示擬上市的文化產業企業達34家,其中超過八成欲國內上市。
“在當前,A股上市渠道日漸暢通和國內資本市場高估值的情況下,上市成為股權投資基金投資退出的最理想渠道。另外,文化企業借力股權投資基金上市也已有了眾多成功實踐。”據中信銀行總行營業部投資銀行部分析師蘭培分析,去年上市的16家文化企業中,中青寶、樂視網、華策影視等12家文化企業在上市前均獲得了股權投資,涉及了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等新興文化業態及新聞出版、文化旅游等傳統文化領域。
這說明,“文化基金目前的主要投向是沖刺上市的文化公司股權投資。”張濤給南都記者舉了一個成功案例,在去年7月華策影視的增資中,浙商創投以現金3404.82萬元增資認購424.2萬股新增股份,合8.03元/股。而華策影視登陸創業板時的發行價為68元/股,一年時間獲利超8倍。
文化產業增加值將超26600億元
文化板塊成為賺錢沃土的佐證不勝枚舉。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按此標準,假設G D P平均增速8%,則到“十二五”末,我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將超過266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超過21%。
在這里頭,影視產業將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點。據預測,未來5年內全國票房將突破300億元,到“十二五”末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
大盤火紅照耀之下,近日浮出水面的騰訊影視基金、鳳凰文化產業基金已不僅僅著眼于股權投資的短線收益,還在于自身產業的戰略性布局。“從市場公開信息來看,騰訊攜5億資金殺入影視業,很有可能是為其視頻業務分拆上市鋪路。”張濤說。
套用盛伯中國私募資本副總裁李希強的戲謔說法,未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當龍卷風吹來的時候,豬也會飛上天”。
視點
騰訊為何設立影視投資基金?
4月14日,騰訊公司正式設立影視投資基金。該基金規模為5億元人民幣,主要投資電影、電視劇的制作項目和有成長性的影視制作公司,用于支持中國影視產業的成長。同時欲與合作伙伴借助互聯網渠道,創造新的價值和增長點。據悉,該投資基金全部來自騰訊今年年初成立的50億騰訊產業共贏基金。這也是騰訊第一次嘗試向互聯網及IT產業以外的行業跨界發展。
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認為,除了資本層面的投資,在業務層面,騰訊公司將逐步把旗下視頻、音樂、微博、個人空間、互動娛樂、電子商務等全平臺產品融入影視娛樂創作、傳播和衍生產品發行中,實現跨產業融合。
業界說法
華誼兄弟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軍
娛樂產業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大勢所趨,一些重量級的互聯網企業,除資本之外,在服務用戶和產品開發方面有獨特經驗,希望能把互聯網經驗和用戶優勢帶進來,促進影視作品與網民互動。
博納影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于冬
互聯網行業一直以創新見長,影視產業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積累,兩者能形成很好的互補,很期待看到互聯網與影視兩個行業更深層次的融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