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大唐不夜城開元廣場
短短8年時間,千年盛世繁華之城西安再度“復活”。“文化品牌+旅游景點+城市運營”的“曲江模式”也成為西安市發展文化產業的代名詞。西安市黨政主要領導最終確定城市定位:“人文西安”。而“十一五”期間,文化產業也被明確定為西安市五大主導產業之一。2009年該市文化產業增加值達151.02億元,占GDP比重5.54%,文化產業增速連續三年達到20%以上。
“講故事”講出新曲江
2002年,成立已經6年的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區迎來了新一屆領導班子。在此之前,曲江新區雖然坐擁大雁塔、大慈恩寺遺址、曲江遺址、秦二世胡亥墓等大量歷史遺存,但是這里仍然被城中村和棚戶區包圍,受種種條件限制,開發僅是紙上談兵。
早在1996年,國務院批準西安市進行第三次文化修編,396平方公里的城區,包括曲江在內的108平方公里都屬于歷史文物遺址區,按照國家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定,這些區域不能隨便動土,所有建筑物限高。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矛盾突出,遺產最多的地區反而最窮。
如何破題成為擺在曲江新一屆領導班子眼前最大的難題。
2003年,一場全國范圍內的城市主題文化大討論觸動了西安市委、市政府。西安,這座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此時正陷入迷茫: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何方?此時,城市主題文化為西安帶來曙光。同年,西安市黨政主要領導問計北京,并最終確定城市定位:人文西安。“十一五”期間,文化產業也被明確定為西安市五大主導產業之一。
現在外界普遍認為曲江人最會“講故事”,曲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寇艷玲對此并不否認:“所以我們重新定位,舍棄旅游度假,改打文化牌,給旅游項目賦予文化內涵。”但2002年之初,土地并不值錢,20萬一畝乏人問津,曲江新區賬戶上也沒有多少錢。而這一年,曲江新區講的“第一個故事”是大雁塔,該塔因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印度取回的梵文經典、佛像、舍利而建。
第一筆資金來自國家開發銀行,25億元。曲江新區投資5億元啟動新區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大項目大雁塔北廣場。北廣場開放當天涌進10萬人,而2萬多平方米的仿唐商業鋪面也早已售罄。
曲江新區之后每年按照“人文西安”的城市主題定位,以“講故事”的模式推出一個個文化大項目,陸續投資230個億修復打造了大唐芙蓉園、曲江遺址公園、大唐不夜城、寒窯遺址公園等旅游文化品牌,唐文化濃郁的大曲江文化景區初具規模。
“我們每一處景點,包括景觀小品的設置,包含詩詞歌賦、歷史故事,并且開發了帝王文化區、仕女館女性文化區等12個文化主題區,這既是文化的復興,也是文化的創新。”大唐芙蓉園總經理助理王根華介紹。
鮮明的定位和深入地挖掘為曲江新區帶來豐厚的回報。到2009年,土地最低出讓價格300萬元一畝,最高600萬元一畝。6年間,增值了10多倍。2007年8月11日西安曲江新區和深圳東部華僑城成為首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2010年,曲江景區共接待市民游客30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76億元。
不給曲江下GDP指標
當各地城市發展仍以GDP論英雄的時候,曲江新區率先提出GCP的概念(GCP:Gross Culture Product)。即文化生產總值,包含三方面評價體系公共文化空間的價值貢獻、公益文化活動的價值貢獻、文化產業的價值貢獻。
以大雁塔北廣場為例,這塊占地100畝的土地,可以有兩種不同的發展結果:
一種是GDP形式,按每畝400萬的地價出售給地產商,可以一次獲得4個億的收入,地產商建房出售,但這塊土地只服務于少數人;另一種是GCP形式,投資5個億建設大雁塔北廣場,免費開放。雖然沒有直接的經濟收入,但每天至少有上萬人在此休閑,假如每人收50元門票,每天1萬名游客,門票收入50萬,一年1.8億元。那么從2003年到現在,其貢獻的經濟價值至少達12億。更為重要的是,這塊土地屬于西安市民、中外游客。
這個GCP與GDP對比的案例未必準確、系統,但至少佐證著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特殊貢獻。8年來,曲江新區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現實需要,明確了以文化產業為主導的發展方向,并走出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共建共榮的發展道路。
西安市副市長、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段先念曾坦言:“市委市政府很英明,不給曲江下GDP指標,不拿傳統的東西要求曲江,曲江因此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不斷上漲的地價曾讓曲江模式被廣泛詬病為“文化搭臺,房地產唱戲”。然而經過初期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空間營造后,曲江新區成為一塊吸引產業聚集的投資高地,而曲江新區管委會也把發展的目光轉向對文化產業的扶持。文化搭臺,文化唱戲成為主旋律,GCP當中的文化產業價值貢獻正逐步體現。
自2007年以來,曲江新區每年設立2億元用于扶持文化企業、文化項目、會展、影視、文化場館建設等專項扶持資金,扶持形式包括資助、補貼、獎勵、稅收返還等。
2010年12月1日經曲江新區主任辦公會終審,曲江新區確定了5大類63個項目為2010年度第二批“曲江文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的扶持項目,扶持金額達1億元。自申報通知下發后,曲江新區共計收到150家文化企業申報項目203個,申報金額總計達7億元。具有行業帶動作用的重點文化企業,獲批國家、省、市文化產業主管部門的重點文化項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文化創新能力的重點文化項目,數字文化產業等新興文化產業項目得到優先扶持。
事實上,文化產業專項扶持資金的發放,只是近年來曲江新區全面構建文化產業立體發展服務平臺的一個縮影。針對文化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曲江新區推出了“資金扶持+貸款擔保+風險投資+財稅補貼+房屋補貼”等五大舉措,如曲江文化產業風險投資公司每年進行10億元的風險投資,曲江文化產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每年提供25億元的貸款擔保,從而打造全國最佳文化產業發展服務平臺。
“用城市發展過程中獲得的收益反哺文化產業,通過資金扶持,曲江新區將進一步成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文化推手,成為西安乃至陜西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的主力軍。”西安市副市長、曲江新區管委會主任段先念說。
“曲江模式”跨區域發展
目前,曲江新區在核心區內規劃了出版傳媒產業區、國際會展產業園、國際文化創意區、動漫游戲產業區、文化娛樂產業區、國際文化體育休閑區、影視產業區、藝術家村落等九大文化產業園區。陜西廣電網絡傳媒股份、西安廣播傳媒投資集團、華商傳媒集團、西安報業傳媒、西安嘉匯漢唐書業、陜西沙龍傳媒、未來出版社銷售公司等一大批一流傳媒企業相繼入區。
省外文化企業乃至境外企業也逐步與曲江展開多領域合作。
在去年10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西部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包括美國Vision Maker world wide公司、廣東中山金龍實業、BBC環球公司等企業,均與曲江新區或區內企業達成合作。而韓國樂天集團、LG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也紛紛來到曲江實地考察并與曲江新區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在曲江新區打造的大唐不夜城里,除了入駐國際知名的商業娛樂、零售業集團外,還集中規劃建設了西安音樂廳、西安美術館、陜西大劇院、曲江電影城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場館。這些場館采取投資主體、運營主體、管理主體分離,“國有民營”的方式,實現社會化、市場化管理與運營。
以西安音樂廳為例,開放運營一年來,共演出157場,平均每場的上座率高達75%,尤其是國際一流的音樂家和樂團,如譚盾、李傳韻、李云迪、寧峰、阿什肯納齊以及英國愛樂樂團、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等紛紛到此演出,僅一年,西安音樂廳實現盈利。
2010年末,西安曲江新區及輻射區建成開放的博物館及文化場館總數已達23家。博物館群共接待中外游客和市民近58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約1600萬元。
同年末,曲江新區共有文化企業單位904家,其中中小文化企業達383家,涵蓋了文化產業九大門類。
文化產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曲江新區內住宿、餐飲、交通、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2010年,住宿餐飲全年營業收入5.5億元,較上年增加41%,商貿、地產等銷售額達160億元,較上年增長120%。
2010年西安曲江新區實現文化產業綜合增加值75.9億元。
由于曲江具備了一系列遺址開發的成功經驗,陜西省政府賦予曲江新區跨行政區域發展文化產業的使命。2004年,曲江新區組建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并于2009年控股運營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借此贏得了整合全省文化、旅游資源的廣闊平臺。西安其他城區的城墻遺址、西安市周至縣的樓觀臺景區、寶雞市的法門寺景區……均以此種方式由曲江新區開發。
未來五年,西安將全面系統地保護好大陵墓等多個古文化遺存,力爭使西安成為“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繼續遺址保護和產業發展“雙贏”局面。
稿源:昆明日報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