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1年03月30日 中國文化報
近日,廣東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組建工作正式啟動,據媒體報道,其基金總規模為50億元人民幣,首期規模10億元至13億元,由工商銀行廣東分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廣播影視傳媒集團和工銀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發起,初定于今年6月底正式成立。
這并非個別現象,據國內私募研究中心清科去年發布的《2010年中國傳媒娛樂行業投資研究報告》顯示,投資基金已經成為國內文化產業重要的融資渠道之一。而隨著浙江東方星空文化基金、上海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近兩年在市場上的頻頻出手,國內文化產業基金引來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第11只文化產業投資基金
這只正在組建的廣東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將成為國內第11只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據統計,在2009年至2010年間,國內共組建了10只產業文化投資基金。而據文化部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募集及已設立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超過300億元,一個覆蓋全國的文化產業金融服務體系正在逐步建立。
資料顯示,這10只基金多數由地方政府主導設立,其投資范圍為基金所在地區的文化企業。其余少數則是“民字頭”的基金,如中國炎帝發展基金是設立于香港、投資于湖南及全國文化產業的投資基金;浙江泛城文化創意產業基金是由泛城科技有限公司發起的一只文化產業孵化基金。此外,據媒體報道,北京、山東等地也正籌備由政府主導設立的文化產業基金,單只基金的規模將在10億元至30億元之間。
截至去年底,已設立的10只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有一半仍在募資當中。另據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僅有東方星空文化基金、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江蘇紫金文化產業發展基金、中國影視出版產業投資基金、中科•安廣股權投資基金5只向外界透露過自己的投資案例。
“我國近幾年機構投資者規模和市場成熟程度都有了很大發展。保險公司、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都希望介入產業投資基金。雖然文化產業投資具有高風險性,但從整體來看,它也是最具潛力的投資對象之一。” 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信托業務部信托經理房偉標說。
同時記者也發現,投資基金和其他形式的金融支持一樣,偏愛“不差錢”的文化企業。此前據媒體報道,浙江東方星空文化基金組成后的首批意向投資對象分別是浙江橫店影視制作有限公司、杭州宋城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文化企業。實際上,橫店和宋城都是實力雄厚且“不差錢”的文化企業。東方星空為何不選擇眾多“嗷嗷待哺”的中小企業,反而選擇了“不差錢”的“大牌”?業內人士表示,并非投資基金“嫌貧愛富”,只投“大牌”,而是因為文化產業和一般產業相比,具有成長周期較長、收益滯后等特點。而東方星空作為浙江省首只文化創意基金,在選擇第一批投資對象時首先要考慮的是項目的穩健性和成熟性。
彌補專項資金之不足
近年來,根據國家有關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財稅政策,不少省市設立了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例如廣東省就設立了總額為2億元的廣東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在促進廣東文化產業發展上起到重大作用。但專項資金在性質上和資金數量上都有局限性,如多數省市設立的文化產業專項資金其資金總額最高也不過億元,而投資基金動輒都是10億元以上。因此單靠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運用范圍和方式,難于對整個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全面的資金催化效應。而各種文化產業投資基金正好彌補了這個空缺。
據房偉標介紹,產業投資基金與一般意義上所認知的風險投資基金的定位是不同的。資本市場上,作為重要的融資工具,基金是相對較長的資本鏈,與風投不同,產業投資基金多注重“產業”而非“創業”,具有明確的產業導向,多投資于已經產業化、規模化的企業,特別是處于成長中后期向相對成熟期發展的企業,或者風險性較小、收益穩定的產業基礎建設等。“這也就能解釋目前已成立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忽視’中小文化企業的原因了。”
同時,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與產業的成長期和擴張期相適應,這是比較符合國內文化產業所處階段的特征。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向曉梅表示:“因為要使中國文化產業能夠面向全球化的國際競爭,必須要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由成長期進入擴張期。文化產業的投資特點是投資周期長、投資所需資本較多且較為分散,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并且中國文化產業中處于主導地位的是國有企業,產業投資的政府導向性較強。因此,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必須與文化產業的這些特性相結合,選擇管理方便,穩定性比較強的組織形式。因而,產業基金相對風險基金而言更符合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
政府角色至關重要
根據目前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募資情況以及投資情況而言,大部分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主要領域尚未明晰。“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的募資未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文化產業基金成立時間短,操作經驗少,并且在國內屬于首次嘗試,無先例可循。”房偉標表示。
此外,如何對國有文化產業投資資金監管,也對非國有基金投資者影響較大。業內人士也擔心,如果基金與基金投資兩個層面都嚴格適用國資監管模式,則可能限制基金投資決策的靈活性以及相關資產的流動性。
目前雖然已有10只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但其在國內仍處于起步階段,尤其是多數基金為政府主導,因此不管從何種角度來說,政府的角色定位都至關重要。“政府應該是資金供給者、政策支持者和監管者三個角色。一方面,政府應該通過資金注入和政策支持,扶持文化基金的發展,并建立起協調、統一、高效的審批與運作監管體系,以確;鹜顿Y者權益。另一方面,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作為按市場原則運作的商業性投融資主體,政府不宜干預其具體運作,而只能通過相應的財政金融政策對其加以必要的扶植。” 向曉梅表示。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對于目前發展并不成熟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要制定相關引導基金投向和扶持基金發展的稅收優惠、豁免及財政貼息等政策,制定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監督管理辦法和基金投資績效評估體系;制定鼓勵投資文化產業目錄及融資申報標準等配套政策和措施。
“同時應該大力培養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復合型專業人才。突出產業基金‘行家投資、專家理財’的特點,大力培養一批既熟悉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律又具備基金投資和管理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向曉梅說。 本報記者 楊浩鵬
相關鏈接
以下資料依次為目前已成立的10只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募資規模、地域分布:
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200億元,廣東
江蘇紫金文化產業發展基金:20億元,江蘇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50億元,上海
東方星空文化基金:2.5億元,浙江
中國影視出版產業投資基金:50億元,北京
中科•安廣股權投資基金:50億元,安徽
泛城文化創意產業基金:2億元,浙江
中國炎帝發展基金:10億元,湖南
湖南文化旅游產業基金:30億元,湖南
華映蘇州文化產業基金:10億元,浙江
(資料來源:北京匯信合智咨詢服務有限公司)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