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24年09月22日 10:09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2日訊,9月21日上午,北京文化論壇文化產業投資人大會在京開幕。期間,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文創金融研究中心發布了《文化產業投融資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指出,今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聚焦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對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作出了專門部署,為新時代新征程文化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經濟社會運行的血脈,金融行業應當抓住文化產業發展的黃金機遇期,以培育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為關鍵著力點,以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為根本服務遵循,加強財政金融聯動,培育耐心資本,擴大有效投資,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功能,為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數據顯示,當前文化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2023年下半年以來,文化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文化新興業態成為文化產業中最活躍、最具潛力的部分,新動能、新產業和新業態迅猛發展,成為培育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動能。文化產業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作用愈加突出,文化新興消費成為消費領域的一抹亮色,為區域經濟增長和轉型提供新方向。
與此同時,金融為文化產業的優質增長提供了堅實的支撐。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穩步增長,金融多渠道發力賦能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產業債券市場融資規模不斷擴大,并購市場持續活躍,私募股權市場金融資源加速流向新興賽道,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融資渠道和支持。為以高水平金融服務文化產業的轉型升級,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繼出臺落地,文化與金融合作層次持續提升,合作領域持續深化,金融要素供給持續優化,文化與金融合作的良好局面加速形成。
報告顯示,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文化產業在主要資本市場的融資金額持續增長。我國不同地區在文化產業融資項目數和融資金額方面的排名情況與文化產業地區發展情況較為一致。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北京市、廣東省、上海市,因文化企業梯隊較為成熟、文化與科技資源較為集中、金融資源較為豐富,融資相對活躍。同時,浙江省、江蘇省文化產業創新驅動力較強、市場消費潛力較大、文化基礎設施條件較好,融資項目與融資金額也排名靠前。
與此同時,文化產業多元融資渠道發力,金融資源配置不斷優化。數據統計顯示,2023年下半年,全國文化類項目或企業通過國內私募股權市場獲得融資的次數最多,達120次;通過國內并購市場獲得股權融資的金額最多,達197.7億元。2024年上半年,全國文化類項目或企業通過國內私募股權融資的次數最多,達131次;通過國內債券市場融資的金額最多,短期和長期債券合計融資212.0億元。
報告指出,當前,我國文化產業投融資市場體系不斷完善,主要呈現出三個重要特點:一是文化產業債券市場不斷發展,拓寬文化企業融資渠道。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債券市場成為助力文化產業融資的主要市場。其中,上市文化企業是債券融資的主體。二是文化產業并購市場持續進步,助力文化上市企業整合提質。2023年下半年及2024年上半年,并購市場積極為上市及掛牌企業提供服務,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其中,北京市并購事件數量和金額全國領先,并購事件數量和并購金額分別占全國并購數量和并購金額的17.1%和29.4%。三是文化產業私募股權市場熱潮迭起,金融活水流向產業新興賽道,如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元宇宙與數字資產、云計算和5G等。值得一提的是,當前金融資源通過私募股權市場投資孵化文化初創類項目功能進一步凸顯,其中上市企業和地方產業基金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優勢成為了最活躍的兩類投資主體。
報告認為,在深化文化與金融合作的頂層設計下,地方政府結合區域文化與金融實際情況,遵循文化與金融合作規律,持續完善文化產業投融資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覆蓋文化企業各發展階段、間接融資與直接融資有機結合的文化金融市場體系,進一步拓寬文化產業融資渠道。包括不斷健全文化與金融服務體系,創新優化文化與金融對接機制,鼓勵文化金融產品創新,利用產業基金撬動功能等。
報告指出,文化與金融的合作可從四方面支持文化體制機制改革:一是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雙效統一原則。二是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提升優質文化產品供給能力。三是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健全文化金融治理體系。四是助力文化產業出海,構建更有效的國際傳播體系。
報告認為,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要以科技創新與文化創意為核心驅動力,以高水平高能級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為支撐,需要創新生產要素配置,不斷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文化與金融的合作可從以下三方面助力產業新質生產力的培育:
一是培育耐心資本,擴大有效投資。鼓勵文化領域的創業投資、股權投資,發揮產業基金的功能,引導資金流向文化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為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提供長期可持續的市場化資金來源。探索私募股權基金份額轉讓、創投基金實物分配股票等試點,豐富基金退出渠道。擴大文旅項目有效投資,做好重大項目投資與項目庫建設,引導形成圍繞重大項目、資產盤活的多金融機構參與、多類型資金來源的融資體系。
二是加強財政金融聯動,強化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銀行與保險機構、融資擔保、基金等開展合作,發揮各自優勢,為文化產業業態創新、文旅深度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等重點領域提供多元化融資支持。鼓勵銀行針對文化中小微企業開發專有普惠金融產品。加快推廣文化與金融合作示范區優秀經驗做法,鼓勵文化數據要素流轉與資產化、文化資產盤活、金融賦能文旅融合等方面加快創新實踐。
三是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功能,提升市場主體活力。鼓勵上市企業聚焦主業,通過并購、資產重組、再融資等方式將優質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增強核心競爭力。通過發展第三方擔保公司增信、搭建文化集團與專業機構投資者的對接平臺等方式提升市場投資信心,增強文化企業債券融資能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