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9年07月01日 來源:中國文化報
文旅大消費是比傳統旅游更廣泛、更多元的文化旅游概念。隨著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進行旅游更多是為了體驗異地的文化藝術、風土人情甚至生活方式,以獲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放松與愉悅。圍繞著消費者的體驗性需求,文化和旅游業正逐漸分工協作,形成一條更大的消費產業鏈。
6月20日,在北京舉行的2019CTCIS第四屆中國文旅大消費創新峰會上,文旅新媒體平臺執惠發布的《中國文旅大消費投資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產業端、資本端、市場端多個維度對文旅大消費的投資現狀進行了分析研判。
政策推動產業發展
《報告》指出,2018年,在各地政策指引下,國內由政府主導推進的文旅大消費產業項目累計為1430個,投資總額達1.3萬億元,相比2017年呈現上漲趨勢。單獨的旅游板塊項目為331個,投資總額為4820億元。在產業端,土地、金融、產融結合等政策的出臺有效帶動了特色小鎮、文旅綜合體等目的地類項目的繁榮發展。從數量上看,2018年以旅游目的地為主新建或擬建文旅產業項目共191個,其中特色小鎮類項目數量占比高達40.74%,其次是文旅綜合體,占比23.28%。從投資金額上看,新建或擬建文旅綜合體項目投資總額高達2.24萬億元,特色小鎮則是8443億元。
無論是從項目數量還是投資規?矗厣℃偧拔穆镁C合體這種“一定區域空間內包含多業態文旅產品”的模式在過去一年發展迅猛,尤其受到戰略投資人的青睞,這是機遇也是挑戰。光有自然景觀已經無法提升游客停留時長及形成有效消費轉化,除了風景,游客更看重過程中身心的放松及對當地民俗文化的沉浸式體驗,只有結合項目本身特有的文化資源稟賦,有針對性地植入內容,才會形成具有差異化及市場競爭力的產品。
“旅游+住宿”“旅游+科技”受青睞
在資本端方面,《報告》顯示,2018年國內外文旅融資事件共188起,其中“旅游+住宿”類項目融資占比最高,達33.51%;其次是“旅游+科技”類項目,占比27.13%。從項目融資階段看,處于早期初創階段的融資企業占比較高,達56.6%,這一階段依然是“旅游+住宿”“旅游+科技”“旅游+文娛”類的項目占比較高,一些比較知名的社會資本在市場化融資事件中占比高達59.6%,占據了主導地位,在各個“旅游+”的領域都有布局。
在整個宏觀經濟背景下,機構投資體量相對較輕,1億元及以下額度的投資項目占比最多,達到38.3%;20億元以上的投資項目占比超過10%。
“90后”具有巨大消費潛力
據執惠發布的《報告》,市場端方面,截至2018年8月,我國中產階層的家庭數量達到3321.4萬戶,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約50萬元。從消費結構上看,他們在休閑娛樂方面的消費占比最高,旅游消費占比53%,運動健身消費占比40%。
過去兩年,中產階層人群的平均因私外出旅游為5次。從出游主題來看,中產階層人群更偏好休閑度假游,占比69%。
值得注意的是,“90后”的文旅大消費數據明顯上升,“90后”秉承趁著年輕去旅游的生活理念,外出旅游頻率最高,17%的“90后”過去兩年中出游次數達9次以上。隨著這一代人的收入增加,他們在文旅大消費產業中的貢獻度會進一步提升。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