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6年05月02日 08:27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原標題:新消費井噴 新需求待哺
——從大數據“畫像”看供給側改革空間
在大量傳統產業去庫存、去產能壓力不減的背景下,影視娛樂、旅游文化、教育醫療等代表的新消費需求逆勢井噴。來自中國銀聯、阿里巴巴、樂視等公司的大數據顯示,供給側改革空間廣闊,以“軟產業”帶動“硬產業”,加速互聯網科技融合,正有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成為轉型升級的有益探索。
消費增速最快來自服務業
超過50億張銀聯卡的消費數據顯示,2015年消費增速最快的行業幾乎都來自服務業。
汽車零配件行業的銀聯網絡消費金額增長至596.6億元,同比上升125.9%,超過汽車銷售行業0.6%的消費增速,反映出在汽車產業大規模增長結束后,居民的需求從獲得汽車逐步轉向維護使用汽車。
物流運輸行業銀聯網絡消費金額增長至351.5億元,同比上漲250.1%。物流行業呈爆發式發展,網購“剁手黨”功不可沒。
寵物行業(包括寵物商店和獸醫服務)銀聯網絡消費金額由2014年的17.5億元增長至59.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37%。
旅游需求井噴式增長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16年中國仍將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市場地位。中國銀聯網絡消費數據顯示,2015年主要節假日旅游售票類用卡消費增長迅速,其中春節、五一勞動節和國慶節期間,包括旅行社和景點售票的旅游類消費金額同比分別增長了88.2%、57.5%和41.2%。
其中,2015年國慶節期間全國異地加油銀聯網絡消費金額同比增長39.2%,比整體加油規模增速高出6.7個百分點。其中,青島、西藏兩地異地加油占比分別高達54.5%和58.5%。異地加油占比的提升顯示出節假日期間居民自駕游逐步增多。
健康消費轉向“無病預防”
來自阿里巴巴的數據顯示,近2年來阿里零售平臺上醫藥產品、健康產品和醫療健康服務等健康消費高速增長,諸如基因檢測、癌癥篩查、孕產服務包等產品和服務需求快速升級,居民健康消費正從“有病治病”向“無病預防”轉變。
2015年“雙11”,阿里巴巴平臺以智能手表、手環為代表的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接近5倍,健康護理服務增長205%,健康和意外保險增長432%。據天貓醫藥館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雙11期間,和睦家醫療80220元的“產前檢查+剖宮產后順產優惠套餐”成為天貓醫藥館雙11單價最高的商品;通策醫療服務旗艦店一天內就賣出500余顆種植牙。
“軟產業”帶動“硬產業”
據廣電總局公布的數據,2015年我國電影總票房為440.69億元,同比增長48.7%;全年觀影人次12.6億,同比增長51.08%。
來自樂視的數據則顯示,強大的內容版權庫和內容生產能力,成為其向智能硬件進軍的“引燃劑”。據估算,樂視每1元影視文化消費,帶動的智能硬件、網絡流量、邊看邊買等消費接近100元。樂視提出“產業垂直整合將戰勝傳統專業化分工”的新經濟觀點,不僅實現了“軟產業”帶動“硬產業”,也有望通過硬件出口,帶動文化軟實力的出口。目前,樂視投拍的《甄嬛傳》《羋月傳》等均在海外市場受到歡迎。
“抓新放舊”煥發生機
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是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數據公司萬得資訊對A股部分上市公司2015年財報分析發現,住宿服務、商業服務、信息技術、科學研究、運輸和零售部門等“新”經濟企業,業績表現明顯優于建筑業、制造業、采礦業和房地產業等“舊”經濟企業。
“如果未來三至五年新經濟的規模逐步擴大,足夠抵消舊經濟放慢帶來的影響,中國經濟可避免衰退式調整。”財新智庫董事總經理、原花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說,“‘抓新放舊’應是未來政策的主基調。未來政策的重點在于:第一,加快改革政策落地,釋放新經濟的活力和潛力;第二,將資源配置向新經濟傾斜,而不是過度依賴房地產業加杠桿;最后,加快培養創新型人才,提高新經濟效率。”(據新華社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