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5年12月26日 08:38 來源: 中國文化報 李佩森
原標題:2015文化金融政策凸顯五大特色
區域性、綜合化、集成化特色明顯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在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大力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公共服務一體化,在文化產業區域構建及綜合規劃方面開了先河;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重點提出加強與沿線各國的文化交流、積極開展文化產業合作、塑造和諧友好文化生態的新要求,將文化驅動經濟合作作為重要的增長點。
不難看出,2015年國家決策層將文化產業發展與創意、創新、產業升級、區域經濟發展等結合在一起,推動文化產業綜合化、區域化、整體化發展的思路日益凸顯,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地區經濟發展的融合也更加密切。在此大背景下,各地都在進行文化產業政策、資源、公共服務的整合,如北京、江蘇南京等地紛紛成立文化產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或文化產業融合公共服務平臺,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文化金融創新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努力,也提升了政府引導及產業促進效率。
“互聯網+文化+創意+創業”四核驅動助推增長
2015年,各部委推出一系列旨在推動云計算、互聯網以及扶持創意、創業的政策法規,如國務院《關于促進云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以及《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等,都明確提出要大力強化創新所帶來的內生經濟增長活力,進一步夯實文化產業與創新、創業的內在聯系,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新常態。
政策導向強調要建立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建立健全良好的政策、制度環境。不僅將文化+、互聯網+、創業+、創意+等因素更好地融合在一起,更注重在探索其相互結合過程中成功的經驗、方式、方法,并形成更加合理、行之有效的市場化機制,以深入促進文化金融四核驅動當前我國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歷史性進程。在此背景下,互聯網、文化、創意、創業等核心產業要素不斷融合,成為2015年文化產業及經濟融合發展的亮點。
知識產權資本化成熱點
2015年相關政策從戰略支撐、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知識產權資本化等方面加大對知識產權的市場化開發及保護。在《關于進一步推動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工作的意見》中,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積極實踐知識產權資本化新模式,加強知識產權金融服務能力建設、強化相關工作保障機制等。最近國內興起的科技金融,包括中關村創業大街等技術金融孵化機構的紛紛涌現,就順應了這樣的時代潮流與產業熱點。
作為文化創意產業核心資產的版權在資本化方面具有極大潛力。在相關扶持政策的鼓舞下,國際版權交易中心等文化金融機構在版權金融、版權資本化等領域的探索一直在進行。包括聯手多個金融機構一起開展針對版權產業融資需求的金融服務產品和模式創新,聯合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推動版權資產評估、質押、登記、托管、流轉和變現機制的完善與創新,聯合各類投資機構共建項目數據庫及投融資服務平臺,在建立健全配套服務機制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一些專業的市場機構也在引入電影產業專業保險、成熟的版權資本機制、風控流程及版權的混合資本化模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知識產權資本化大潮方興未艾。
小微企業日益成為產業主角
2015年3月,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34號)中,決定自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年應納稅所得額低于20萬元(含2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其所得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進一步擴大了享受減稅待遇的小型微利企業的范圍。
據統計,目前中國小微文化企業的數量已占文化企業總數的80%以上,從業人員約占文化產業從業人員總數的77%,實現增加值約占文化產業增加值的60%,小微文化企業對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貢獻不容忽視。在可預見的將來,國家對小微文化企業的金融、產業扶持力度還將進一步加強,小微企業從數量到質量,從服務到創新,都將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一座座里程碑的見證者與推動者。
國企混改吸引各界目光
8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在對國企進行分類的基礎上,積極推進市場化的兼并重組,從而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同時,國有企業監管模式也將從管資產向管資本調整。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國有企業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需要調整的是深層次的各種利益關系,需要破解各種頑疾,其復雜、敏感、艱巨程度前所未有。
在《指導意見》發布后,混改仍是國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未來有望掀起國有企業大規模兼并重組浪潮,這也是今后文化產業發展及文化金融政策調整的重點方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48萬億元凈資產中,實現資產證券化的部分不足1/4,大量資產在體外,未來文化產業央企混改、重組及資產證券化面臨重大機遇,正吸引社會各界目光的關注。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