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5年08月24日 08:18 來源: 中國青年報 孫震 樊祥敘
原標題:文化底蘊和商業開發要在空間上保持距離
政府要將文化古街的開發與城市的整體開發有機結合
趙崢,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
對城市高樓大廈的審美疲勞,使現代人在旅游時對“異域風情”格外執著,然而一味仿古或者一味開發,都不能滿足這種需求。在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綠色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趙崢看來,風情街要兼顧傳承和創新,做好前期規劃、強調社會責任和加強保護意識。
目前國內風情古街的保護與開發容易走極端
中國青年報:風情古街在旅游市場上受歡迎的原因是什么?
趙崢:一方面是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古街來感受城市發展的文脈,尋找一些能夠體現時代變遷、文化演進、精神內核的原汁原味的東西;另一方面現在城市建設中普遍文化缺失,一個地區的文化特色和歷史底蘊無從反映,反而讓民眾在視覺上、心靈上和認識上不斷承受重復的沖擊,所以很多人希望在古街中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中國青年報:目前對風情古街的開發思路有哪些?
趙崢:目前風情古街一般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注重將文化保護與商業開發相結合,能夠體現文脈的傳承,也能兼顧經濟上的可持續性。還有一種是更多地強調單純的商業開發及其模式復制,像在全國各地都存在的所謂的古文化街,往往更多強調經濟上的成本和收益,對社會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鑒別屬于哪一種風情古街的關鍵,就是看有沒有注重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底蘊,前者相對來說更具生命力。
中國青年報:有些風情古街在國家歷史文化街區評選中落選,是不主張商業化嗎?
趙崢:在以前中國的古街保護和開發過程中容易走兩條偏激的路,一種是純粹保護與傳承,不開發、不創新;另一種是過度強調開發,不重視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
現在的商業模式下對“老街”的開發很多沒有重視街區整體功能的設計。一個街區和一個城市的開發其實是一樣的,要注重功能的集聚和融合,一方面商業、生活、旅游、休閑等功能要適當在空間布局上有所劃分,另一方面又要通過便捷的交通或廊道設計,將各種功能有機聯系起來。但我們現在有些歷史文化街區的功能布局過于單一,注重商業功能而忽視文化功能。
問題的根源在于近年來中國快速的城鎮化建設和開發的進程中,政府更多的是強調投資驅動城市規模擴張,而忽視了城市發展質量和內涵的提升。開發商更多地運用了房地產開發的商業模式,注重短期盈利,而忽視了長期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
參與規劃的主體越豐富,越能突出風情古街的城市特色
中國青年報:怎樣兼顧開發與保護?
趙崢:我認為最主要的還是做好前期規劃,做規劃的時候不僅要請政府管理人員,還要請城市規劃專家、民俗專家、歷史學家、經濟學家、開發商和普通公眾一起來討論到底應該采取什么樣的開發方式,怎樣體現城市文化。
在處理保護和開發的關系上,最好把原有的風貌保護起來,然后在周邊區域進行建設來反映開發的成果。這和當年梁思成建設北京城的想法是一樣的,原有的老城保護,在新城做城市現代功能的開發,把新城與老城通過商界、交通有機結合起來。
在風情古街中,文化底蘊和商業開發并存的一個前提是兩者要在空間上保持一個明顯的距離,要融合但不能過度一致。
中國青年報:目前有沒有兩方面做得都比較好的例子?
趙崢:眾所周知的法國香榭麗舍大街,不僅有大量的商鋪,同時還有很多展示法國歷史文化的文藝演出、展覽展示、文化創意機構。在國內,像北京的大柵欄采用部分修舊如舊的開發方式,在街區風貌上沿襲了傳統,同時除了把一些新的店鋪引進來外,仍然為許多傳統北京老店保留了空間,對文化的挖掘也值得借鑒。
中國青年報:政府、開發商和游客應該各自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趙崢:政府最主要的作用還是提前充分規劃,將文化古街的開發與城市的整體開發有機結合起來,同時要做好相關的公共服務。開發商應該在這一過程中履行社會責任,建立一個長期有效的盈利模式。
游客的素質要加強。首先尊重文化和歷史。其次就是提高素質,至少不破壞這些文化古街,不做影響其他游客的一些行為。當然,更好的是能提出一些開發與保護的可行性建議。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