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5年07月16日 08:20 來源: 光明日報 李慧 陳恒 鐘超 王曉櫻
原標題:如何助力文化產業跨越發展
▲海南黎錦苗繡競賽 CFP
今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和籌謀“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各地文化產業“十三五”規劃正在緊張制定中。其中,政策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成為各地關注的熱點。目前,各地文化產業發展亟需哪些政策的浸潤?如何把各項文化產業政策用好用足用活?如何用文化政策杠桿撬動產業發展?近日,記者在海南省?、儋州、東方等地進行了深入調研和采訪。
1.讓文化產業與社會事業協同并進
【案例】 在海南省樂東黎族自治縣,海南君海灣置業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孫翔分別在縣城和黃流鎮開了兩家3D電影院。在總共120畝的地塊中,拿出20畝地建成了一個公益性質的文化廣場。在影院和文化廣場的帶動下,市民健身、美食娛樂等行業也實現了協同發展。孫翔認為,文化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是相互促進的,絕對不能割裂。他說,“政府要對文化產業進行高起點、系統化的規劃,為各個產業開出發展良方”。
在專家們看來,文化產業發展與文化事業發展要緊密融合在一起,例如,海南省東方市政府投入近6000萬元建成“三月三”文化生態公園,建成之后委托海南華人國際文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管理運營,服務本市居民夜晚休閑娛樂。“讓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融合發展,能夠更好地服務群眾的文化需求,發揮協同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李河表示。
而對于文化產業的一個項目或者一個行業來說,也不可能割裂其與其他行業發展的關系,更不能割裂其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財政部中央文資辦專家委員會主任張曉明在談及?谑形幕a業發展時表示,對?诤秃芏嗟胤絹碚f,發展文化產業特別需要從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的角度去做文章,而不要局限于文化產業的傳統產業模式劃分。目前文化產業的業態與傳統產業的邊界越來越不清晰,適應這一形勢就要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著手,用一種強有力的融合性和綜合性項目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他說:“比如?诘尼t療保健和健身休閑產業對老年人十分有針對性,對這一產業發展要有戰略性考慮。?诳梢耘c北方省份搭建橋梁,制定專項政策,把大量北方人吸引過來,這樣就可以帶動當地消費環境的改變,文化產業就有了植根基礎。這需要一個長期的戰略性考慮,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文化產業與其他行業融合發展的同時,文化產業的發展也需要良好的經濟社會以及體制機制的土壤,更可以參與創造這樣的土壤。專家認為,政策既要改良文化產業發展的土壤,又要找到可以成長起來的苗木,也就是項目。一個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首先要提高整個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質量,給居住在其中的人創造一個高質量的土壤。同時,文化產業本身的發展也參與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比如,一些地方文化產業“下鄉”,實現了在美麗鄉村建設和新型城鎮化中器物建設層面與精神文化的同步提升。
“要打造城市文化綜合體,重塑城市的定位,完善綜合設施,提高政府服務能力。”張曉明指出,要統籌文化產業與社會事業發展,促進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及地方社會建設相結合,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水平;要統籌文化產業發展與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系,發揮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溢出效應和共振效應。
2.用人才戰略支撐產業發展
【案例】 7月11日,周六,位于海南澄邁縣生態軟件園的coolfriends影視工作室一片繁忙景象,設計師正在制作宣傳片。“融資問題和人才問題是我們面臨的最大障礙。”運營總監閻宏介紹說,之前從北京招來的十幾個設計人才,由于不適應當地的發展環境都離開了。而他們在當地則很難招到高水平的設計和制作人才,導致公司發展不善,僅能靠接拍一些小的宣傳片勉強度日。實際上,如果有了人才和資金,能夠拍出走進影院的動畫電影的票房都是很可觀的。
除了生態軟件園,海南很多地方的文化產業發展都遇到了人才瓶頸制約。
天涯社區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海南為數不多的全球布局的互聯網龍頭企業,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較好的發展,成為融合網絡社區、旅游電子商務平臺、綜合性門戶網站業務為一身的互聯網企業。然而,人才瓶頸也成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困惑。
“除了人才缺乏,政府對文化產業人才服務的理念也有待提升。”天涯社區戰略發展部陳旦杰指出,在“互聯網+”大潮中,與互聯網的有關文化企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目前海南政府為企業提供公用服務的效率和模式依然有待改進。
不僅僅是海南,很多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也面臨人才戰略的掣肘制約。對此,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國際研究部主任意娜指出,海南和很多中西部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要制定特殊的人才政策和戰略。未來的人才戰略要改變常規思路,讓產業人才特別是復合型人才肯到這些地區來,肯留下安心工作和生活。對于發展互聯網文化產業來說,政府不僅要扶持互聯網企業發展,而且還要營造互聯網背景下企業生存的大環境。
“文化產業發展中政策作用問題至關重要,要建立完善高效的人才政策體系和配套服務體系,為企業、資金、人才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要堅持外部引進和內部培養相結合,優化整合文化產業人才資源。引進和培養既懂文化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撐。”李河指出,同時還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要制定政策,也要提供好的服務。海南要建設國際旅游島,要成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都要在提供公共服務上下大力氣,包括引進人才、制定人才政策、政策的執行和落地等,都是很重要的問題。
“此外,還要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要研究出臺政策措施,對文化創意產業創新、創意成果保護、自主品牌文化產品與服務出口、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啟動等方面實行政策扶持。建立文化創意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培育文化產業無形資產評估機構,為知識產權、品牌價值和創意成果等提供便捷、高效、權威的評估和交易服務。”李河說。
3.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熱情
【案例】 在海南省東方市,居民夜晚休閑娛樂一直缺少一個像樣的廣場。三年前,市政府下決心投入近6000萬元,在市郊建立一個“三月三”民俗文化廣場,占地面積67000平方米。項目建成之后,為發揮好廣場的公共效益,政府把它委托給海南華人國際文化投資集團具體管理,開通了從廣場到中心城區的免費擺渡車,最大化地方便了市民夜間休閑散步的需求。2014年底,華人國際還在東方市建起了第一座五星級影城,近20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構成了包括購物、休閑、娛樂、文化為一體的綜合體,滿足了近40萬東方市民觀看數字電影的需求。
“三月三”文化廣場和東方影城的投資運營管理模式,讓人們看到了文化產業與文化事業相融合、公益項目與民營資本相融合的新趨勢。專家表示,目前東方在建設的文化項目,有很多采取的是公益項目與民營資本融合發展推進的方式,這是一種很重要的模式。側重于公益的同時又大膽吸取民營資本,調動社會資本的參與熱情,為多地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路徑。
發展文化產業,資金是關鍵。對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來說,資金自然不是問題,然而對于擁有豐富文化資源但經濟落后的中西部地區來說,資金就成了最大的短板。調動社會資本參與熱情,借力打力,是落后地區后發戰略的一步妙棋。
如何吸引社會資本?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是前提。中國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張京成提出:“要對國家和地方放寬文化產業市場準入限制的各項政策規定進行梳理,為投資者提供清晰明確的‘路線圖’。在文化體制改革中逐步解決文化系統的行業壟斷和管辦不分問題,提高對文化企業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未來,要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支持政策和法規體系,充分考慮文化例外原則,在財稅政策、土地政策、投融資政策上為產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海南是黃花梨之鄉,黃花梨樹種名貴,然而生長周期較長,農民往往難以承擔這種長周期的農作物投資。為解決這一問題,東方市成立了東方黃花梨發展基金會和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海南東方黃花梨交易中心,通過“文化+金融”的方式,進行期貨交易,把黃花梨的培育、種植、管理、加工等環節與成品交易結合起來。
專家表示,通過基金會和交易中心的新形式,把黃花梨的品牌通過上市交易方式、通過金融平臺實現價值最大化。這就解決了黃花梨產業發展中的資金投入問題,成為海南文化與金融合作的新亮點。未來還可以探索黃花梨產品的質押評估平臺,探索新的交易方式,政府部門應該高度關注,從政策上給予大力支持。海南很多文化產業發展包括黎錦都面臨資金缺乏的問題,運用PPP模式或金融杠桿可以有效撬動資本的力量。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在文化領域要“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
專家建議,有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文化產業需要政府主導、社會機構配合、投資者廣泛參與,各司其職,協作破題。政府要轉變職能,推動建立各類市場主體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投資環境,降低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準入門檻。社會機構要發揮促進文化金融合作與中介保障作用。同時,還要培育社會公眾廣泛、多形式參與文化產業投資的社會氛圍,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資金動力。
鏈接
●2014年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就加快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出明確要求,提出到2020年,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的先導產業作用更加強化,基本建立與相關產業全方位、深層次、寬領域的融合發展的格局。
● 2014年3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指出,要加快發展傳統文化產業和新興文化產業,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加大文化領域對外投資。
● 2014年3月,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提出要加強文化金融公共服務,加強財政對文化金融合作的支持
● 2014年4月,國務院發布的《國辦關于印發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涉及財政稅收、投資融資、資產管理、土地處置等多方面支持政策。指出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后,免征企業所得稅;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出口分別實行增值稅零稅率、營業稅免稅。
● 2014年6月,國家發改委、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支持電影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提出加大電影精品專項資金支持力度、通過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電影產業發展等舉措。
● 2014年8月,文化部、工信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以“積極營造有利于小微文化企業創新能力、擴大發展規模、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活力”為目標,集中各方資源,運用多種政策手段,對小微文化企業自身發展能力和外部發展環境中具有共性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的、普惠性的措施。
● 2014年11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宣部發布的《關于繼續實施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若干稅收政策的通知》指出,由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文化單位轉制為企業,自轉制注冊之日起對其自用房產免征房產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