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5年06月26日 09:51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6日訊(記者成琪、實習記者楊芳)2014年是文化產業并購的井噴年,大量資本涌入文化產業。2015年,經過一系列的重組、融合、產業升級,市場趨于穩定,資本在經歷了“瘋狂”的投資并購后開始回歸理性。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不完全統計,2015年截止到6月20日,文化產業市場投融資及并購事件共有83起,除去未披露資金的27起,涉及金額約244.24億元,其中,傳媒業為高發區,影視行業“高燒不退”,在線教育和旅游開始受到資本青睞。在政策市場雙管齊下的背景下,文化產業市場資本大戰如火如荼。
政策環境持續利好
2014年,從國家陸續頒布關于文化產業的系列政策性文件、行業法規法以及財稅實施細則來看,文化產業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2015年,利好政策不斷, 2015年3月,國家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推動了中國與沿線各國開展經濟、文化等多領域的交流。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2015年5月,中央部委層面為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還制定了首個專項年度工作計劃方案——《2015年扶持成長型小微文化企業工作方案》。隨著政策環境的不斷優化,經濟轉型升級的深入推進,大眾消費觀念的升級,產業鏈的完善,以互聯網新媒體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快速崛起,更多資金將涌入于互聯網、新媒體、游戲動漫、線上教育等新興行業。
資本回歸理性
資金的嗅覺是最靈敏的,在政策紅利不斷釋放的背景下,文化產業市場依然占據了很大優勢。隨著“一帶一路”、“互聯網+”、020、移動互聯網熱潮席卷而來,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市場和并購市場將繼續突變。“互聯網+”概念的融合,將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也將提升文化產業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文化產業發展新態勢。
2015年文化產業投融資金額圖 制圖:楊芳
據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不完全統計,截止2015年6月20日,2015年上半年文化產業市場投融資及并購事件共有83起,除去未披露資金的27起,涉及金額約244.24億元。主要涉及IT、旅游、廣告、游戲動漫、文化傳播、影視、傳媒、教育等8個行業,其中傳媒、教育及旅游是熱點領域。其中投融資事件59起,涉及金額約93.94億元,并購事件24起,涉及金額約140.30億元。
2015年文化產業并購金額圖 制圖:楊芳
通過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投資市場熱度高于并購市場,企業更多通過融資而非重組獲得資本。在投資市場中,1月投資熱度達到頂峰,3月投資金額最高,數據圖呈現大幅度波動,2月和4月達到波谷,6月份市場有復蘇跡象,預計下半年融資市場將有所提升;在并購市場中,總的來說2015年上半年文化產業“爆冷門”,2月作為上半年并購金額的制高點,并購熱度并不佳,僅有3家公司進行了重組并購。其它月份規模都比較小,甚至四月出現了“冰點”,未發生并購事件。總的來說,2015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并購市場相較2014年都有所降溫,無論是創投市場還是并購市場都有所“收斂”,相對過去的泡沫經濟,資本回歸理性。
傳媒為投融資并購的高發區
由于文化產業具有外延較廣,關聯性較強的特點,在文化投資熱的當下,各行各業紛紛在文化產業市場上“圈地”。除了政策層面外資本市場是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另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文化投資熱是中國社會發展到相應階段,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越來越高的結果。當人們徹底解決了溫飽和安全感的基本需求之后,會自然而然地上升到更高層次的情感歸屬需求,文化消費便應需而生。因此,文化產業的資本熱潮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業內人士分析。那么2015年,資本市場更青睞于那些文化產業呢?
2015年上半年投融資行業圖 制圖:楊芳
從上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傳媒行業受到關注吸金能力最佳,7起事件融資事件涉及金額53.20億元,占融資總金額50%以上,旅游和教育行業是關注焦點,投資熱度最高,而過去作為關注焦點的游戲動漫行業在投資市場被“冷落”。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發布掀起了傳媒融合的高潮。據Wind數據顯示,過去兩年中證傳媒指數在全民消費升級的背景下取得了較高的漲幅,其中2013年漲幅為102%,2014年漲幅為19%。2014年指數漲幅的沉寂蘊含著2013年估值的補償和2015年價格的修復。所以根據數據分析,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的轉變、“互聯網+”的概念以及技術的革新將推動傳媒行業的成長和估值提升。
2015年,上半年,傳媒行業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預計2015年下半年,隨著自媒體平臺、移動互聯網、以及其它行業如電影、游戲、廣告、體育文化的快速發展,將會有更多的資本投入到傳媒行業中。
在線教育即e-Learning,美國是e-Learning的發源地,現已有60%的企業通過網絡的形式進行員工培訓。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對 e-Learning表示了濃厚興趣,并開始瓜分傳統教育的市場份額。在“互聯網+”概念不斷發酵的基礎上,教育O2O平臺將逐漸瓜分教育市場。
2015年,國內在線教育作為后起之秀異常熱鬧,單從融資金額來看,已經越炒越高,如請他教融資6950萬元,跟誰學獲5000萬美元融資,輕輕家教獲得超過1500萬美元的B(B+)輪融資,小站教育完成2900萬美元融資等。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投資界的領頭羊的紅杉資本在今年4月份領投家教O2O平臺“輕輕家教”,可見在線教育的投資熱度。隨著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特別是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創造了跨時空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方式,使知識獲取的方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比如中經微課堂就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在線教育。
上半年投融資排在第三位的是旅游業,投融資金額達到了10.11億元, 雖然經濟遭受到了下行的壓力,但是旅游消費卻日益火爆。2015年3月,國家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促進了跨區域、跨國界、跨洲的旅游合作和文化交流。尤其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發展下的旅游APP,疊加高鐵通車潮,通過線上線下的融通帶來了更好的用戶體驗,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需求的提高,海外旅游市場也將繼續拓展。
2015年并購行業圖 制圖:楊芳
和2014年相比,2015年傳媒行業取代影視業成為并購市場的高發區,影視并購市場規模退居第二。從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傳媒業3起并購事件涉及金額84.5億元,占并購總金額60%以上。而在投資市場中異常火熱的在線教育半年來未發生任何并購事件,作為新形態的文化產業,在線教育還處于創投階段,隨著企業的發展、品牌的打造和產業的發展,并購重組將接踵而至。
2015年上半年,無論在投資市場還是并購市場,傳媒業都異軍突起,大額資本涌入傳媒業,在買方市場中,A股上市企業、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和非上市企業中的大集團出現的頻繁,其手筆闊綽。整合重組是國際趨勢也是傳媒企業本身的發展訴求,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深度融合、文化產業作為新經濟支撐和引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是未來傳媒發展的主線。
2014年,由于泰亞股份、熊貓煙花、禾盛新材、中科云網等眾多產業外企業并購影視行業的發布成就了影視并購熱。一直到2015年,影視仍然是并購和關注的熱點。據悉,截至到5月31日,2015年中國內地總票房累計達168.67億,較去年同期增長56.7%;放映場次2071.53萬場,同比增長34.54%;觀影人次46501萬,同比增長52.47%,預計2015年全年內地電影票房市場有望突破380億元。無論是傳統企業還是新興行業都紛紛向影視公司靠攏,如2015年6月,萬達收購澳大利亞電影線運營商Hoyts集團,阿里巴巴影業集團收購廣東粵科軟件工程有限公司,電廣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斥資13.35億收購四家公司。從上半年行業發展趨勢可以看出互聯網巨頭企業已全方位對影視產業上下游進行布局,影視行業龍頭公司也比以往更積極的參與其中。
小結
在文化投融資和并購市場風生水起的同時,也出現了對文化產業泡沫太多、產能過剩的質疑和追問的聲音。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3月27日,共有18家文化傳媒上市公司公布了2014年年報,雖然凈利潤都呈正增長,但業績背后卻仍有不少問題。如影視傳媒中,華誼兄弟2014年的業績增長主要為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和獎勵,以及出售掌趣科技部分股份取得的投資收益等;光線傳媒業績快報則顯示,報告期內,凈利潤為3.29億元,僅比上年同期增長了0.22%。而在動漫行業中,一半以上的企業超三成營收都來自政府補貼。
“進入文化行業的資本中,來自行業外的較多,這加速了社會資本的流動,帶動了文化市場的火熱,也使得業外資本的跟風心態表現得相當突出。”文化傳媒與知識產權專業律師王軍說。“可以肯定的是,以任何投機心態進入文化行業的資本都是走不遠的。文化行業畢竟不同于其他行業,必須以做文化的心態來投資文化產業——追求好的文化產品,創造好的消費體驗,才能真正獲得好的經濟回報。”王軍說。
融資并購是文化企業做強做大的必經之路,要發展文化產業,就必須加強多領域的互動和跨界整合,一個單一的產業或者企業對整個文化的帶動能力很有限,而一個產業基地,能帶動一批企業,一個產業,甚至一個產業鏈的發展,能聚焦更多產業和創造更持久的經濟價值。而判斷一個文化產業的利與弊,經濟價值只是一個指標,社會效益是重要的衡量標準!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