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5年06月13日 08:56 來源: 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文化創客園:創客和園區如何雙贏?
2013文化創客園一角
2013文化創客園全景圖
“創客”成了今年的熱詞,隨之各種眾創空間也開始活躍,已有遍地開花之勢。如果把眾創空間和文化產業園混搭在一起,兩者能否雙贏?在今年第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期間,深圳市龍崗區“2013文化創客園”的亮相就是這種混搭的大膽嘗試。究竟什么是文化創客?文化創客園和文化產業園又有什么區別?
何謂文化創客?
創客是指由于興趣愛好,努力把各種創意轉變為現實的人。在中國,創客不僅包含了科技達人,還包括藝術家、設計師等諸多領域的優秀代表。那么何謂文化創客?深圳市龍崗區文化產業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彭罡認為,創客中那些熱衷設計的設計師、藝術家,以及軟件開發者等,都是文化產業里面的主角,這些人,就是文化創客。
前不久,在2013文化創客園舉辦的深圳市首屆文化創客論壇上,彭罡認為,文化創客是創客的細分領域,除了從概念進行分解、分類而衍生得出文化創客的概念,他還認為文化創客是指文化創意產業從業者中具有好幻想、愛折騰、有激情等性格特質,又善于通過靈活運用時下流行的思維方式,以及技術手段和本身所在行業所具有的專業技能,把自己獨特的創意設想變為文創成果的個人或者團隊。
彭罡發現,有影響力的眾創空間都是科技產業鏈上的,已出現同質化傾向,專門服務和扶持文化創客的公共空間并不多。事實上,龍崗區近期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既有園區調整內部布局,建設文化創客空間的政策,有效改善了這種現狀。“龍崗區要求擬建園區和有意改造轉型成為文創園區的舊工業區必須配套建設文化創客空間。”彭罡表示,未來還將通過開展客家圍屋、傳統村落的活化利用工作,由政府投入建設一定數量的文化創客空間,并搭建起“政校行企”公共服務平臺,專門為高校創客畢業生的畢業實習、畢業設計作品展和畢業后就業甚至創業提供全方位的政策咨詢、場地提供、租金優惠、股權投資等公共服務。
“靠收租金,10年也回不了本”
2013文化創客園位于深圳市龍崗大道力嘉路,去年12月投入運營。相對于傳統的文化產業園區,園區在創立之初便提出了打造4.0版本文創園區的概念,即園區業主兼任運營者及投資主體,園區兼具孵化器功能。
深圳市新城二零一三投資有限公司商業運營中心總監王思沅介紹,2013文化創客園是把自有物業改造成文創園區,以低廉的價格和完善的設施吸引創客入駐。他透露,50平方米的空間,出租價格是一個月2000元左右,130平方米的價格是5000元多一點,這比周邊寫字樓“質優價廉”。
顯然,投資3億多元打造的園區靠租金是難以收回成本的,王思沅算了一筆賬,他說:“靠收租金,10年也回不了本。”其實,園區運營者看中的是創客的潛力。“我們鼓勵創客團隊、公司入駐,在孵化一階段后,希望以租金換股權,或者以天使投資的方式,做股權投資。” 王思沅說。
除了被叫做“創客苗圃”的孵化器,園區還配套有創客咖啡廳、“簡閱”書吧等公共交流空間,提供免費的卡座和網絡,讓創客盡情碰撞“頭腦風暴”。據了解,當地政府對創客苗圃給予了最高50萬元的租金扶持以及最高80萬元的運營扶持。對于條件優越的園區來說,對入駐的創客也是有要求的,王思沅說,在半年時間內,創客們要拿出成果來。在入駐之前,園區要對創客的學歷、經歷、項目情況等進行了解,創客要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并提交一個課題報告,園區有專業的人員來把關。在認可課題后,園區會和政府積極協調,為創客爭取更多政策的幫扶和技術指導。
現在,已有49個文創企業入駐園區,占辦公空間的56%,主要為設計類、互聯網+、珠寶定制等領域的企業。王思沅透露,已經有兩個創客團隊進入他們的投資觀察期,有望開展下一步合作。
王思沅說:“做好文化創客園區不能只關注園區發展,要和創客們志同道合,大家一起來努力。讓文化創客找到生存土壤,園區才能發展更迅速。”為了吸引和鼓勵文化創客加盟,2013文化創客園主動拓展文化創客空間,在園區里配套建設了333套面積在30至150平方米的精裝創客公寓,文化創客們可以“拎包入住”。王思沅希望,園區能給文化創客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文化創客在園區生根發芽后,能帶動園區向前拓展,以此輻射附近的文化產業園區,形成整個產業鏈的上下游格局。
是創新還是噱頭?
“我們力爭將有夢想、有激情、敢創新的文化創客們聚集在園區內,并將為有創意、有潛力的創客個人或團隊提供金融服務,可以用租金換股權,也可以直接投資入股,從房東變成股東,從而打造4.0版文創園區。”2013文化創客園開發商——深圳中南新城集團董事、副總裁盛將榮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坦承,“目前全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已經進入了同質化、低利潤的‘紅海’,而我們將自有物業升級改造并主推文化創客園,就是要進入差異化、高回報的‘藍海’。
”
眾創空間的迅速崛起取代了此前的孵化器、文創園區成為新寵,也給了傳統房地產企業一個轉型機會。
6月2日,在北京光華路上一個沒有開業的商場里,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表示,原本3萬平方米的大商場將改建成為創業者提供服務的“SOHO 3Q”,將來這里會有有3000多個座位和配套齊全的設施,可以通過手機APP進行線上預訂。
創客的承租能力較低,把物業改為創客空間,更多是寫字樓產品的一種創新,未來會和傳統標準甲級寫字樓、LOFT辦公等產品形成互補。業內人士表示,對于一些本身在區位選擇及定位上就錯誤的項目而言,與創客有關的地產、物業開發是一個新的轉型方向。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