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6日 07:38 來源: 中國文化報 王立元 邊思瑋
原標題:代表委員:文化稅收政策亟須精細化
“中小微企業大有可為,要扶上馬、送一程,使‘草根’創新蔚然成風、遍地開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說,2015年要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一方面,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另一方面,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在文化領域,國家如何運用稅收杠桿培育和催生經濟發展新動力?相關政策是否落實到位?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對此有話說。
稅收優惠
助力文化企業做大做強
近年來,我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稅收政策措施,對文化產業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去年陸續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以及財政部、工信部、文化部發布的《關于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意見》,都對以稅收優惠為抓手扶持文化產業發展作出明確規定,文化企業做大做強迎來政策利好。
地瓜社區是在北京剛剛成立不到一年的文化創意設計公司。據地瓜社區CEO周科介紹,之前他還創辦過另一家小微文化企業。相比較而言,他認為現在公司注冊登記更加便捷,對于地瓜社區這種被認定為小規模納稅人的文化創意企業來說,原營業稅稅率為5%,“營改增”后降為3%,稅負整體有所降低。
不過,在多數文創企業稅負總體下降的同時,那些人工成本較高、固定資產更新周期較長的文化創意企業,其稅負下降幅度不大。該類文創企業涉及諸如造型設計、動漫設計、網站設計、廣告策劃等現代服務業,屬于人工智力、腦力勞動密集型行業,人員工資占其成本費用的比重比較大,而該部分支出在現有增值稅征收體制下無法通過進項稅額予以抵扣。
作為一名創業者,周科切身體會到文化創意產業的人力成本高,“我們的設計人員工資相比其他行業偏高,公司為他們繳納的社保金額也隨之提高。”周科希望政府出臺政策,將此類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為員工繳納社保的比例降低。“成立前兩年是企業的初創期,如果沒有扶持,很多企業會倒閉,希望政府能加大企業在初創期的扶持力度。”周科說。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團總裁王亞非則表示:“意大利80%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在中國,很多經費如科研經費是中小微企業申請不到的,政府應該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將減稅政策‘精細化’來保障和促進處于起步階段的文化企業的發展。”
簡化減免程序
促稅收優惠政策落地
據了解,為調動社會力量支持公益事業,近年來,我國先后出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等,其中對捐贈公益性文化事業享受稅收減免作出規定。國務院及有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完善文化經濟政策的若干規定》、《關于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若干經濟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文化事業發展的文化經濟政策,內容包括引導企業投入公益性社會事業和公共文化建設,其目的是吸引、鼓勵社會資金、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為文化發展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
2008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將企業公益性捐贈的納稅扣除額度由10%提高到了12%。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落實現行鼓勵社會組織、機構和個人捐贈公益性文化事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等政策規定。
“這些政策既符合我國國情,又符合國際慣例,如果得到很好的落實,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繁榮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文化廳廳長楊麗萍說,“但從河南幾年的實踐來看,相關財稅優惠政策很難落到實處,據了解到的全國情況看,也少有落實相關政策的實例。”在美國洛杉磯,觀眾進博物館參觀,門票可從個人所得稅中抵扣,整個程序運行暢通。“我們的稅收優惠政策比如在捐贈形式、捐贈認定等方面的規定,還需出臺配套的實施細則,尤其是要簡化稅收減免程序,加大有關政策宣傳。”楊麗萍說。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表示,博物館的藏品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社會捐贈,但很多捐贈的企業或個人至今并沒有得到稅收的減免優惠,這不免會影響捐贈者的積極性。
手工技藝類企業
呼喚減稅政策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國家于2011年頒布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并制定了與之配套的文件,這些政策法規對非遺保護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比如在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和整體性保護上都取得了新成果。不過,有些非遺項目能夠依靠市場生存,如茅臺酒、紫砂壺等,經濟效益好;也有的手工技藝類項目經濟效益很低,市場上生存難以為繼,如海南的黎錦傳統紡染織繡技藝。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藝委會主任李延聲對此很關注,他說:“像黎錦這類非遺項目,在生產性保護上,應實行稅收扶持政策,以使其能夠傳承和發展。”
再有,許多傳統技藝和傳統美術項目原屬輕工行業,以致現有非遺生產性保護企業一直按輕工產品繳納17%增值稅。“相比其他工業可以將原材料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只剩3%至4%的增值稅來說,我們行業增值稅太高。”雕漆藝術家文乾剛說。
李延聲建議,國家稅務主管部門盡快將非遺生產性保護減免稅收政策納入工作程序,在工作步驟上可以選擇一些老少邊窮地區非遺手工項目進行調研,開展對海南黎錦等生產性保護項目實行減免稅的試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建議,國家制定出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項目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扶持政策,允許按簡易計稅辦法依照3%的稅率征收增值稅,或按17%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給予增值稅即征即退,并將企業職工教育經費扣除比例由2.5%提高至8%,以推動非遺的保護傳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