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9日 07:22 來源: 中國文化報 劉結成
眾籌,這個因文化而生的創意融資模式,在發展中與文化創意產業始終密不可分。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不管是籌資成功的項目數量還是籌資金額,文化創意類項目都處于領先地位。因此,業界很多專家都認同互聯網眾籌融資是解決我國目前文化產業融資難的重要手段,對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那么,怎樣充分利用眾籌進一步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
拓展眾籌與文化產業結合的寬度
眾籌已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熱點,文創企業應抓住機會、主動融入、變革創新,借助眾籌發展。目前國內各眾籌網站受關注較多、籌資金額較大的文化產業項目是電影類、出版類、音樂類等,在有些網站,這類項目的眾籌數量占到70%以上。而像國外比較流行的動漫類、游戲類項目正在起步,藝術品、工藝品、非遺類項目則較少。
電影、出版和音樂類項目,因為有明星、名人、名企的加入,采用“團購+預售”的獎勵制眾籌制度,加上互聯網營銷的影響,已成為市場熱點。對于其它業態,應去思考行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和發展趨勢,加強創新,才能有所突破。
動漫是眾籌領域的下一個爆發點。我國整個動漫市場已過培育期,從業人員快速增長,競爭加劇。市場需要多樣化的融資渠道,人才需要多渠道的出口,更重要的是行業需要全面創新來提升發展質量,在創新過程中,與眾籌市場結合將成為一種必然。
而對于藝術品類項目,要想使眾籌在其中發揮作用,就必須對藝術品行業的運作模式進行改造,把藝術品的創作者與經營者分開,充分發揮藝術品經紀公司、畫廊的價值,初期以眾籌與會展、推廣結合為切入口,做大做強藝術品的版權收入,這樣才有利于眾籌與藝術品行業的結合。
對于非遺類項目,因缺少創新導致難以滿足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而不被年輕人所接受,因缺少渠道去宣傳推廣非遺文化而不被人所了解,所以,大部分非遺項目的市場生存能力很弱。目前,非遺發展主要依賴傳統的方式建立線下研究、展示、保護、宣傳平臺,實踐證明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與眾籌結合,做好線下與線上兩個市場,借助眾籌的融資和融智兩種功能,相互借力,互相促進,充分發揮互聯網長尾效應的作用,也許是非遺傳承和發展的一種突破。
促進眾籌與文化產業融合的深度
眾籌與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作為創業者,要想在眾籌中成功,必須有對文化的敬畏,有對夢想的堅持,有把故事講好的能力。如果產品無法在精神層面與顧客進行情感溝通,品牌也就建立不起來。
有的創業者沒有走下去,很大程度上是觀念和思維問題,是對資源認知、客戶理解與實際情況產生了偏差。通過眾籌,可以促進創業者建立互聯網思維,使其更好地認知市場,理解趨勢,把握需求。
眾籌,不僅要籌資,更要融智。通過眾籌,可以找到與創業者在知識、背景、專業上互補的人才,提升創意水平,促進管理提升,形成屬于企業自身的私董會和智庫顧問團。
創業者還要充分借助眾籌的移動互聯優勢,加強在創意設計、生產制作、營銷傳播、銷售服務等價值鏈全過程中與受眾的互動,整合資源,重塑價值鏈。
在項目前期,加強與客戶的互動,讓他們自由選擇、平等參與、個性表達,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市場和顧客需求,完善產品和企業的定位和戰略,提升創意設計水平、產品的市場化和時尚化。
在生產過程中,加強與顧客的互動,讓他們參與到生產制作過程中,從而提升他們的參與感、體驗感和認同感,讓他們主動傳播,形成立體傳播體系。通過眾籌,做透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賺足媒體眼球,建立“粉絲”團體,最終建立自己的品牌。
通過以上融合,關鍵是使文化產品和服務價值得到提升,最終讓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得到加強,得到重生。
延長眾籌與文化產業契合的長度
眾籌對文化產業有著極好的促進作用,但我們也要警惕部分人利用眾籌來擾亂市場。目前一些企業打著眾籌的幌子,通過眾籌來做營銷。他們把炒作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深刻理解和發揮眾籌與項目深度融合的作用和意義,最終無法生產出品牌產品,結果是害了自己的同時,也讓市場對眾籌失去信任和信心。
我國眾籌的發展在法律法規、市場建設、知識產權等很多方面還不完善,債權類眾籌和股權類眾籌還存在限制,所以在眾籌的方案設計上要警惕法律風險,做好信用體系,加強管理規范,建立制度標準。尤其要做好風險管理工作,要加強對網絡欺詐、資金兌付、資金管理等風險的管控。
在發展文化產業中不僅要利用眾籌的融資功能,更要發揮其在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質量和重塑文化產業價值鏈中的作用,要注意防范風險,延長眾籌與文化產業契合的生命力。(作者系東方意象文創機構總裁、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