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 07:17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金晶 溫濟聰
原標題:從“門外漢”到“新寵兒”
如果說10年前我國文化產業還整體徘徊在資本大門之外,那么現在經過改革探索并已初具規模的文化產業,已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據投中集團投中研究院統計,截至今年10月,我國文化傳媒行業已完成并購651起,涉及領域包括電影、電視劇、出版、廣告、游戲等。
“國家隊”穩扎穩打
國有文化企業通過并購新興業態引領了產業發展方向,國有文化企業間也通過并購重組進行優勢互補。
國有文化企業主動適應數字和網絡技術裂變式發展,積極通過并購重組新興業態文化企業,一大批文化國企努力占領產業發展制高點,把傳統產業的影響力逐步向網絡空間延伸,進一步提高了國有文化企業的傳播力、引導力和競爭力。
作為我國第一支全產業鏈整體上市的出版傳媒股,中南傳媒無疑是國有文企中資本運作的高手。從8年前并購紅網開始,中南傳媒先后將民主與建設出版社、凱基印刷等收至麾下。“企業能有今天,是文化體制改革的成果。”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龔曙光說,“這幾年的并購中,我們始終堅持國有文化企業應有的價值理念,堅持核心戰略原則、資源優勢原則和風險過程化釋放原則,審慎、穩步地推進。”
“謹慎穩健”和“圍繞主營業務”是中南傳媒并購操作中最為突出的特點。2010年啟動博集天卷并購方案之初,中南傳媒并未急于收購,而是在第一年控股5%,與其進行項目合作,第二年才真正實施戰略性并購。如今,通過并購補齊“短板”,中南傳媒在主營出版業務外,還涉足網絡視頻、移動廣告等領域,幾乎涵蓋當下所有的媒體形態。
中南傳媒的并購特征在文化國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從整體來看,國有文化企業通過并購新興業態引領產業發展方向,以及國有文企間通過并購重組進行優勢互補,正成為其并購的方向和主要目標。前者例如江蘇鳳凰集團并購廈門創壹軟件有限公司,建成用戶數國內領先的在線虛擬教育培訓網絡。后者則有更多成功案例,如人民網重組環球時報下屬的環球網、人民日報海外版下屬的海外網,打造“權威性、公信力、大眾化”的媒體集群;浙江華數集團以14.43億元的總價收購中廣有線公司42.96%的股權,加大對新業態內容產業的戰略投入等。
“新興派”身段靈活
與互聯網產業融合是當下這輪文化并購的突出特點之一。
與國家隊的“穩健派”相比,“快”而“廣”則是另一派資本的并購風格,這種力量來自互聯網。與互聯網產業融合正是當下這輪文化并購的突出特點之一。
以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公司以其快速的出手動作和大單交易額頻繁進入人們的視野。今年3月,騰訊與韓國游戲公司CJ E&M聯合宣布,騰訊計劃以5億美元購買該公司旗下游戲公司CJ Games28%的股份。阿里巴巴在用62億港元,相當于兩倍估值收購了文化中國后,將其更名為阿里影業,也開啟了其進軍電影產業的大幕。就在11月19日,小米也宣布聯合雷軍旗下的順為資本,以3億美元戰略入股愛奇藝。有分析認為,文化并購的持續火熱來源于互聯網公司的推動,占比已超過半成。而據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預計,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文化產業,其市場價值在明年年底將占到中國文化產業總市場價值的70%。
互聯網產業對文化產業的并購興趣,主要來自于內容。內容制作是其實現“全產業鏈戰略”的關鍵陣地,因而也將是未來行業并購的重點。
“并購熱潮只是現象,其背后顯示出我國文化產業已經進入到一個深度的結構調整期和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新元文智總經理劉德良告訴記者,未來的文化并購必將是創新引領下的開拓整合。
還有一些傳統行業的企業,在主營業務吸引力降低的背景下,也將文化產業視作公司轉型的主要方向。影視業市場化程度較高,游戲業贏利模式相對清晰,因此這兩類公司通常是這些公司“進場”并購看好的“洼地”,如皇氏乳業并購御嘉影視,熊貓煙花收購華海時代,禾盛新材并購金英馬等。對此,安信證券傳播與文化板塊首席分析師文浩提醒,“一窩蜂”式的文化企業并購重組潮其背后或有資本沖動,也容易帶來公司承諾業績不達預期等風險,需要警惕。
資本運作成常態
以完善文化產業鏈為目標的并購將成為“主流”,而行業內并購也將進入深度整合態勢。
在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前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梅看來,我國文化資本市場這一輪并購熱潮是由我國的經濟新常態決定的。
“我國經濟潛在增長率趨于下降,進入增速‘換擋’期。同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減少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依賴,加快結構調整,增加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的任務刻不容緩。”王梅告訴記者。
首先,2013年服務業占國民經濟比重首超第二產業,我國經濟已開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其次,我國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消費增長的基礎穩固。自2013年以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9%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7%左右。我國人均GDP約為7000美金,已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高級組”。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人對文教娛樂、教育等生活性服務業的需求快速增加,包括信息消費、網絡消費等新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新的消費增長點逐步形成。當市場對文化產品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和系統化時,文化企業做大做強成為一種雙向選擇,企業并購熱潮也應運而生,并朝著持續擴大的趨勢發展。
而從產業層面分析,文化并購還存在一種自發驅動。“以并購為主的資本手段的運用,是文化產業通過整合提高集中度,走向集約化、規;l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文化企業發展重要而有效的擴張渠道。”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范周說。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文化企業并購重組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規模增速高,但行業集中度較低等方面,還有許多不成熟之處。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文化產業并購市場仍然會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并購將成為文化產業整合發展的常態。而行業內并購也將進入深度整合態勢,并對產業的競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經濟日報記者 金晶 溫濟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