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1日 07:22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在第59屆貝爾格萊德書展上,中國作為主賓國參展。 新華社發
文化與經濟,作為社會發展的兩大核心元素,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文化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力的重要部分,并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最直觀、最具體的反映。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將文化產業視為一種戰略產業,加以謀劃和推動。如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已經成為方興未艾的全球趨勢。
創意產業引領轉型升級
創意產業特別是內容產業,作為現代意義上的文化產業,體現了知識經濟時代對文化產業的創新要求和高科技需求,不斷引領各國文化產業升級改造,F階段,一些國家的文化產業正在向創意產業轉型,不斷增強文化產業的內生發展動力。
根據英國政府1998年給出的定義,創意產業是指那些源于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開發和利用知識產權,創造財富并提供就業的行業。目前,一些發達國家的創意產業就業增長率高,產業增長速度也快于國民經濟整體增速。以英國為例,1996年至2010年,英國整體經濟增長率為2.8%,創意產業年均增長率則達到6%;英國總體就業增長率約為1.5%,而創意產業就業增長率達到5%。數據顯示,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速度可達到國民經濟增速的2倍,相關企業有10萬余家,占企業總數的5.13%。即使在遭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2009年,英國創意產業的外貿總額達到89億英鎊,占出口產品與服務總額的10.6%。
再以日本為例,日本通過發展動漫、游戲、流行音樂、服飾設計等行業,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其中,日本動漫約占世界市場60%的份額,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過日本動畫片。日本動漫發展的強勁動力來自于產業綜合創新體系,包括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等。尤其重視在產品創新環節上進行創意,即核心文化產品開發注重內容創意,形式文化產品開發注重發散創意,延伸文化產品開發注重關聯創意,從而把創意思維貫穿到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在文化產業向創意產業轉型的同時,發達國家重視以數字化的形式來表達創意內容,即大力發展數字型“內容產業”以帶動文化產業不斷升級改造。“內容產業”是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根據歐盟委員會2001年的界定,“內容產業”是由那些開發、制造、包裝和銷售語音、圖像、數據、文本或多媒體內容的企業組成,表現為以各種紙張、縮微膠卷、光存儲器或磁存儲器為載體的模擬或數字形式,具體包括印刷出版、電子出版以及視聽產業等。近年來,數字型“內容產業”發展迅猛,以新媒體數字技術為發展要素的電影、視頻、音頻、網絡游戲、表演藝術、在線數據庫等行業異軍突起。據統計,2002年至2009年,全球數字型“內容產業”規模年均增長33%。其中,互聯網數字內容、移動數字內容和數字影音動漫占總規模的85%以上。當前,美國和日本的數字型“內容產業”較為發達。美國現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數字音樂市場,2010年數字音樂專輯銷售額在全美專輯銷售額中占比為26.5%;2002年至2011年,日本文化產業結構的數字化升級趨勢明顯,“內容產業”的數字化率由27.3%上升到63.5%,已經形成了數字動漫、數字影音、數字出版、數字展示、數字教育等跨行業產業領域。
世界文化產業發展不均衡
世界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全球化勢不可擋,但同時也日益呈現出南北非均衡發展的態勢,南北文化“鴻溝”凸顯、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強勢、文化霸權及其“文化托拉斯”給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嚴重威脅和巨大挑戰,發展中國家在文化產業方面與發達國家差距明顯。中國社科院《2011年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世界文化產業中,美國占比為43%,歐盟占比為34%,日本占比為10%,包括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其他國家占比為13%。2011年,主要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為10%,中國占比為3%!度蚋偁幜蟾妫2011-2012)》進一步指出,發達國家在文化企業價值鏈寬度方面也具有較大優勢。
此外,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在創意核心產品的研究與設計、生產與傳播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如美國的傳媒業和電影業、英國的軟件業、法德的出版業等,在國際產業界處于領先地位,其產品成為重要的出口商品。與此同時,動漫產業加工制作、創意衍生品授權制造等價值鏈上附加值較低的中間環節向發展中國家擴散。發展中國家的印刷品和出版物、表演藝術、視覺藝術類出口產品比重較低,新媒體、網絡游戲等新興文化業態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由此可見,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現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支柱產業,而發展中國家的文化產業還處于初始階段,尚未釋放出文化產業的巨大潛能。
南北文化產業非均衡發展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南北國家在文化產業研發投入上存在差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在2011年文化企業研發支出指數方面,日本、瑞典、瑞士、德國、美國分別為5.9、5.8、5.8、5.5、5.5;在發展中國家里,中國支出指數較高,為4.2。二是發展中國家尚未形成完善的有助于文化產業升級改造的產業鏈條。發展中國家文化產業中的旅游、教育、培訓和體育產業等傳統延伸產業相對成熟,但在動漫、繪畫、音樂、視聽、數字出版、網絡游戲、創意設計等高層次文化產業方向上延伸不夠,其根本原因在于發展中國家創新能力弱且與市場化的商業運作尚未形成有效結合,生產、營銷和傳播的產業鏈條不完整。三是發展中國家尚未形成有利于文化產業大發展的經濟與社會環境。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撐,需要城市化作為其發展基礎,同時還需要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在各國之間搭建起有助于文化商品流通的廣闊平臺。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在人文精神程度、城市化水平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均高于發展中國家。
高科技壟斷化趨勢明顯
世界文化產業在經歷了全球化、結構調整和升級的同時,正朝著高科技化、壟斷化的方向發展。發達國家憑借科技優勢及文化產業規則的制定權和話語權,加速整合世界文化資源,其壟斷地位進一步增強。發達國家所掌控的大型跨國公司日漸主導世界文化市場。這些跨國公司為了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和規避投資風險,憑借強大的資金實力和科技優勢,不斷向全球擴張、擠壓弱勢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空間。
世界圖書市場較早出現了壟斷行為。1999年,世界10大出版商的銷售額為582.03億美元,占全球圖書市場銷售總額的68.47%。其中,排名前兩位的德國貝塔斯曼集團和法國的拉加德爾集團占據了全球圖書市場三分之一的份額。近年來,發達國家及其跨國公司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壟斷地位進一步加強。西方七國壟斷了90%以上的世界新聞;全球50家媒體娛樂大公司擁有世界95%的文化市場份額;世界音樂出口的90%由發達國家大集團所壟斷,許多發展中國家的音樂也在發達國家錄制和出口。跨領域并購與高科技相結合,巨型的文化企業不斷涌現。自1995年以來,美國媒介產業并購出現了新趨勢,電腦、電信、娛樂等與媒介高度相關的產業開始與廣播電視臺兼并組合。1995年,迪斯尼公司收購了美國廣播公司ABC;1996年,時代—華納公司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所屬的特納廣播公司合并,取代迪斯尼再次成為世界最大的媒介集團;同年,全國廣播公司與微軟公司聯手成立了MCNBC公司。MCNBC公司開發出一種新型的新聞產品,兼具電視音像及電子報紙的綜合優勢,表明美國媒介產業集團開始向媒介傳播的網絡化與傳播手段的高科技化發展,綜合型信息產業集團發展趨勢進一步增強。1999年,維亞康姆收購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2001年,美國在線和時代華納正式合并。并購之后的美國在線時代華納、迪斯尼和維亞康姆,成為集電影、有線電視和出版于一身的“文化巨無霸”。它們掌握了世界66%的廣播節目和75%的電視節目的生產與制作,并帶來一系列衍生產品,從而裹挾巨資向更廣泛的產業領域拓展。
世界文化產業取得大發展的同時,拉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文化差距,南北之間在經濟“鴻溝”之外又增添了文化“鴻溝”。未來如何在全球范圍內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多樣性,幫助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發展文化產業,使各國人民共享人類文化繁榮所帶來的福祉是亟待攻克的重要課題。(作者:劉麗偉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