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8日 14:23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11月8日訊(記者張昆鵬)“互聯網思維對于文化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互聯網思維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思維。而用戶思維法則第一條就叫做‘得屌絲者得天下’,這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11月7日,在第九屆中國藝術管理教育年會暨傳統藝術的對外傳播高峰論壇上,針對我國當前文化產業的升級換代以及新的數字化技術對文化產業的影響等問題,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教授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如是說。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 中國經濟網記者張昆鵬/攝
文化創意產業的三個層次
金元浦首先向中國經濟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講述了文化創意產業內部的三種層次,并提出文化產業要實現升級換代,還需要進行一系列新的、大規模的推動。
第一個層次是依托或者借助于旅游業為龍頭發展的特色文化產業。在這個階段,旅游業進入比較容易,門檻低,對于人員的要求也比較低,主要利用每個地區的資源優勢。但是,就目前中國旅游業的規模來說,文化創意產業想要成為支柱性產業,還需要大的跨步。同時,實現這個跨步還存在著很多的難題,比如增加值就很難保持一個較高的年增長速度。
第二個層次是目前已經形成的常態的文化產業,比如說中國電影集團、中國出版集團、北京電影電視集團等,還有其它一系列以國有企業為主的改制后群體。這個群體曾經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危機和問題。
第三個層次就是以高科技為支撐的新興創意產業。這部分代表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的方向,這是借助高科技創造出來的一種產業形態。
新技術改變文化生態
隨后,金元浦向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表示,新技術改變了文化生態和人類生存的方式,他稱之為“大、智、云、移、自”。“大”是大數據,“智”是智慧城市,“云”是云計算,“移”是指移動網正在取代目前PC機成為發展中最大的目標,“自”是指自媒體、微媒體成為最重要的發展的趨向。
金元浦指出,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化產業的特點是“小、微、新、特、融”。“小”是小企業的發展,“微”是指微方式的發展,“新”是指這種企業用微信和微電影等等微方式創造了新的產業運營的方式,并由此產生了整個的新業態。其中以移動網、自媒體以及微方式為主。“特”是酷特色,越是獨特性,就越是具備“酷”的特色,那么在發展中越可能引起了一些共鳴。“融”就是指融思維,就是要跨界思維和跨界的產業。
他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說到,以前文化產業、文化研究和藝術學研究就在一個封閉的小圈子里,F在最大的特點是跨越這個圈子,而且這個跨越不是小跨越,而是整體上大跨越。也就是說,整個藝術或者藝術的產業化,可能與社會生活中任何一個方面密切相連。
數字化技術推動社會發展
金元浦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表示,新的數字化技術在五個方面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第一,數字技術在原創的領域開創了新思路或新通道,這是一個最初的原創層次。第二,數字技術推動了內容產業的大發展,出現了有一大批新的微文化產品。第三個數字技術開創了傳播方式新革命與新手段,尤其是自媒體和微媒體等形式,開創了注意力經濟與眼球經濟的新時代。第四,數字技術已經催生出文化消費方式的新變革,手機或者微信、公眾網、朋友圈的這種傳播,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種傳播方式。第五,數字技術打開了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通道。
他認為,這就是文化軟實力和科技硬實力的有機融合。也就是說,創新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而推動這個創新的就是科技的硬實力加上文化的軟實力。
與互聯網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將成核心
金元浦表示,與互聯網相關的文化創意產業已經或者必將成為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高端、核心、領軍、先導產業和真正的支柱性的產業。這個產業群體是一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未來的領軍產業,是逐步可以與美國匹敵的準航母艦隊群,其特點是高速成長、互聯網傳播、風險融資方式以及現代企業運營的方式。
他認為,在這一系列過程中,最終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互聯網思維的問題。他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解釋到,互聯網思維在今天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互聯網思維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用戶思維,而用戶思維法則第一條就叫做“得屌絲者得天下”,這是當前非常重要的一個發展趨勢。他對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著重強調,“屌絲”是動力,是未來的大腕,是整個文化創意產業中最具有創造力的部分,是未來新的企業家和新業態的創造者,所以說“得屌絲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