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0日 13:17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0日訊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獲悉,在近日舉行的第三節國際文化產業大會,眾位專家學者解密了國際文化產業形勢呈現的五大顯著特點。
第三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現場 闕志華\攝
一.文化資源進入大調整、大整合的時期。2013年,中國文化產業迎來了近5年的第一次重大市場化調整,剛剛過去的2013年,見證了中國文化產業并購市場的火熱。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文化傳媒板塊的并購案例50余起,涉及資金近400億元。如1月阿里巴巴全資收購數字音樂平臺蝦米網,2月掌趣科技8.1億元收購動網先鋒100%股權,4月阿里巴巴斥資5.86億美元收購新浪微博18%股權,6月大唐電信斥資16.99億元收購要玩娛樂100%股權,8月百度18.5億美元收購網龍網絡旗下91無線業務,9月騰訊4.48億元戰略收購搜狗36.5%股權等。
分析眾多文化企業并購的產業特征,不難發現在影視、媒體、移動互聯網等領域,并購成為進行多元化業務布局的重要手段,以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利用充足的現金流進行移動端入口布局漸成氣候,行業垂直整合加劇。二是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企業大多為小微企業,其規模經濟的產業結構特征及高投入、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特性決定了其產品開發對資本需求巨大,單一企業難與業內巨頭抗衡,在一定程度上收購成為雙方博弈的最好選擇。三是中國文化產業經過近幾年的加速發展,產業鏈條上的企業定位及強弱態勢已基本形成,產業增長缺乏內在動力,又不得不面對日益明朗的國外文化產業競爭,通過并購進行行業深度整合,快速提升行業集中度正成為業內巨頭的共識。
二.數字出版產業獨領風騷。正近幾年來,美國文化產業的經營總額高達幾千億美元,占到了美國GDP的18%至25%;其電影、音像等視聽產品出口額僅次于航空航天工業,成為利潤最大的行業之一;在全美最富有的400家公司中,從事文化產業的企業有72家;在全球500強企業中,美國的時代華納、迪斯尼、維亞康姆、新聞集團、貝塔斯曼等都是典型的文化企業,而僅這幾家公司的年收入額之和就超過了1000億美元;從事文化藝術及其相關產業的人員達1700多萬人。半個多世紀以來,完備的市場經濟體制和不斷擴張的產業發展策略對創造這些輝煌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而在中國,現在至2016年年底整個文化產業中數字文化產業市場價值占70%;傳統媒體,包括新聞出版和電視、廣播占10%;藝術品和工藝美術品占10%;演出和旅游等娛樂體驗活動占10%,形成7:1:1:1的格局。
三.文化金融今后主要介入到文化科技領域,特別是數字文化領域。預測今后發展的政策趨勢是政府會把一部分專項資金作為小微文化企業融資的擔;蛘唢L險補償。2013年,年末全國共有8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6個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和268個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年末經文化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三部門聯合認定的動漫企業共有587個,重點動漫企業43個。年末文化產業中長期本外幣信貸余額1574億元,比年初新增419億元,同比增長36.3%;185家文化企業注冊發行的債券余額2878.5億元;77家文化企業在滬深兩地資金市場上市,全國各類型的文化產業股權投資基金57只,募集規模超過1350億元。
四.政府對文化產業的經濟政策不斷放寬,投資力度變大。據財政部統計,2013年全國財政支出中,文化體育傳媒經費2520億元,比上年增長11.1%,占財政支出的1.80%,比重與上年基本持平。三項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近期陸續出臺,傳遞出文化產業作為支撐和引領經濟結構優化升級重要抓手的強烈信號。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表示,三項文化經濟政策分別是《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由文化部、中國人民銀行和財政部制定的《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以及《關于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意見》。這三個文件,作為完善文化經濟政策的具體舉措,其力度是空前的,主要涉及財政稅收、投資融資、資產管理、土地處置、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員安置、工商管理等多方面支持政策。
五.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地位愈加突出。國家主席習近平7日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各國合力推進實施這一倡議、復興絲綢之路空間有著巨大的意義。這幾乎囊括了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范疇,特別是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發展平等互利合作等問題。烏茲別克斯坦總統卡里莫夫2013年5月訪華開啟了烏中戰略伙伴關系發展的新階段。 2013年,完成尼日利亞中國文化中心的籌建和馬德里中國文化中心的揭牌啟用工作,使海外中國文化中心總數達到14個。各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全年共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近千場,參加人次超過50萬人次。部省年度對口合作成果豐碩,與13個。▍^、市)聯合開展了100余項文化活動,國外參與相關活動公眾10萬多人次。(龔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