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01日 15:18 來源: 中國經濟網 查顯友
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在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中產生巨大作用。然而,伴隨著文化產業的迅速崛起,全國各地在文化資源開發過程中也出現了一哄而上、盲目性開發、破壞性建設、粗放式發展等不良現象。《文化部、財政部關于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我國首次針對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出臺的專項政策,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引導文化產業差異化發展意義重大。
首次界定特色文化產業內涵和外延
《意見》首次從官方層面界定了特色文化產業的內涵,即“特色文化產業是指依托各地獨特的文化資源,通過創意轉化、科技提升和市場運作,提供具有鮮明區域特點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產業形態。”這個含義是從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基礎、手段和目標三個方面進行界定的,基礎是獨特的文化資源,手段是創意、科技和市場化,目標是提供具有區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品。此外,在《意見》的重點任務部分,根據我國地方特色文化資源產業化的主要領域,進一步明確了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業態,包括工藝品、演藝娛樂、文化旅游、特色節慶、特色展覽。特色文化產業內涵和外延的界定,為各地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以解決當前主要問題為目標導向
《意見》針對性強,“干貨”很多,針對當前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產業基礎薄弱、市場化程度不高、知名品牌較少、高端創意和管理人才不足等問題,分別提出了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
為解決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基礎薄弱的問題,《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立效益顯著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格局,特色文化產業產值明顯增加”的發展目標,并針對各行業的主要問題,分別提出了發展的主要任務,如針對工藝品業“創新不足”的問題,提出了“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促進特色文化元素、傳統工藝技藝與創意設計、現代科技、時代元素相結合”;針對演藝娛樂業“脫離市場需求”的問題,提出了“創作文化內涵豐富、適應市場需求的地域和民族特色演藝精品”等。
為解決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問題,《意見》提出了“培育一大批充滿活力的各類特色文化市場主體”的發展目標,并在發展任務中提出,要健全各類特色文化市場主體,建立包含骨干企業、合作社、協作體、產業聯盟、小微企業、創業個人的文化市場體系;要促進特色文化產品交易,完善特色文化產品營銷體系,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和形式,鼓勵“公司+農戶”經營模式發展,提升各類交易平臺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水平。
為解決知名品牌較少的問題,《意見》提出“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文化企業、產品和品牌”的發展目標,并在發展任務中提出,培育特色文化品牌,支持各地實施“一地(縣、鎮、村)一品”戰略,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品牌;重點發揮民間手工藝人、工藝美術大師和文化名人的重要作用,建立特色文化品牌認證和發布機制,完善傳統工藝、技藝的認定保護機制。
為解決高端創意和管理人才不足的問題,《意見》在保障措施中提出強化人才支撐:以培養高技能人才和高端文化創意、經營管理人才為重點,加大對特色文化產業人才的培養和扶持;探索與知名培訓機構、專業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人才共同培養機制;通過資金補助、師資支持等多種形式,支持各地開展特色文化產業人才培訓;依托工作室、文化名人、藝術大師,促進人才培養和傳統技藝傳承。
為解決地方各自為戰、存在區域和行業壁壘的問題,《意見》提出“建立布局合理、鏈條完整的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格局,形成若干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特色文化產業帶”的發展目標,并在發展任務中提出,發展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帶,加強對地緣相近、文脈相承區域的統籌協調,鼓勵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發揮現有區域合作框架作用,建立和完善特色文化產業區域合作機制。
“宏觀-中觀-微觀”各層面統籌兼顧
《意見》內容全面,涉及到了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同時又突出了發展重點,做到了“宏觀-中觀-微觀”兼顧,以及全面發展和重點突出相結合。
《意見》的主要任務部分,從宏觀層面提出“發展重點領域”和“發展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帶”,中觀層面提出“建設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區”和“打造特色文化城鎮和鄉村”,圍觀層面提出“健全各類特色文化市場主體”、“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和“促進特色文化產品交易”。從宏觀到圍觀,層層遞進和細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任務體系。
另外,從單個任務來說,又很好的做到了全面發展和重點突出相結合。如主要任務中的“發展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帶”,在闡述加強經濟帶的整體規劃建設、促進區域特色文化產業協同發展之后,又提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南水北調工程文化旅游產業帶”三個重點經濟帶的建設。“建設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區”闡述了整體建設一批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區,又提出對投入力度大、工作成效明顯的示范區予以重點扶持。
和中央相關的政策文件緊密結合
《意見》和中央最近陸續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緊密結合,很好的響應了中央在產業融合發展、城鎮化建設、加強對外文化貿易、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提高文化產業規;⒓s化、專業化發展水平等的戰略部署。
為響應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意見》提出了“創意引領,跨界融合”的發展原則,“加強創意設計,打破行業和地區壁壘,促進特色文化資源與現代消費需求有效對接,加快特色文化產業與旅游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在發展任務中,提出要“引導特色文化產業與建筑、園林、農業、體育、餐飲、服裝、生活日用品等領域融合發展,培育新的產品類型和新興業態”。
為響應中央新型城鎮化發展戰略,《意見》提出要打造特色文化城鎮和鄉村。將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納入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建設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特色文化城鎮和鄉村。明確城市文化定位和文化產業發展重點,把特色文化產業項目與城市景觀風貌、功能布局緊密融合,形成地域特色,避免千城一面。建設一批文化特點鮮明和主導產業突出的特色文化產業示范鄉鎮、特色文化街區、特色文化鄉村。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的要求,《意見》提出支持拓展境外市場。綜合運用多種政策手段,對特色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境外投資、營銷渠道建設、市場開拓等方面給予支持。加強對外文化貿易公共信息服務,及時發布國際文化市場動態和國際文化產業政策信息。支持特色文化企業參加境外展會和文化活動,鼓勵在境外開展項目推介、產品展銷、投資合作,扶持特色文化精品進入國際市場。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支持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要求,《意見》提出要扶持各類小微特色文化企業和創業個人,支持個體創作者、工作室等特色文化產業主體發展。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提高文化產業規;、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水平”的要求,《意見》提出建設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區,推動特色文化產業有序集聚,形成一批集聚效應明顯、孵化功能突出的特色文化產業基地、園區和集群,并通過特色文化產業示范區的示范輻射作用,帶動全國范圍內特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作者: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