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9日 09:46 來源: 國際商報
原標題:旅游業大開放還遠嗎?
我國旅游業發展再迎政策利好。
7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三大政策措施,“以改革開放增強旅游業發展動力,推動旅游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進一步深化對外合資合作,提升旅游業水平”是其中之一。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會議凸顯了旅游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加快旅游業的開放發展,但由于尚無具體細則出臺,政策紅利的真正釋放還需時日。
政策利好旅游業發展
近年來,我國旅游業發展迅速,成為繼外貿、投資后,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又一匹“黑馬”。國家旅游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旅游業總體保持健康較快發展,全年實現旅游總收入29475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基于此,旅游業也成為當下我國經濟穩增長的一大抓手,國家及各地方對旅游業的促進政策相繼推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是繼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和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頒布后,旅游業發展的又一大政策利好。
會議認為,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作用大。因此,應加快旅游業改革發展,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要以改革開放增強旅游業發展動力,優化旅游發展軟硬環境,提升旅游產品的品質和內涵。
對此,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薛勝文表示,此次李克強總理再一次強調旅游業的重要性,并表示將加大政策扶持,提高開放度,這勢必促使旅游業進一步繁榮。
國家旅游局局長邵琪偉也表示,旅游業是我國最早開放的行業和最早同國際接軌的一個領域,在一系列加快發展改革舉措的推動下,使旅游業實現從事業接待型向經濟產業型轉變,但旅游業的改革開放永無窮期。
市場大開放還需時日
事實上,早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旅游業的開放之門就已開啟。其中,酒店業的開放步伐走得最快。目前,國內的高端酒店市場幾乎被外資酒店所主導。而作為旅游市場主體之一的旅行社,開放的步伐卻顯得有點緩慢。
2002年,云南力天旅游有限公司成為中國境內第一家中外合資旅行社;2011年,中旅途易、國旅運通、交通公社新紀元國際旅行社成為第一批試點經營我國公民出境旅游業務的中外合資旅行社;2013年,上海地中海國際旅行社成為首家在自貿試驗區設立,并獲得組織中國公民出境旅游資質的中外合資旅行社……十多年過去了,旅游業開放仍在路上。
而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以改革開放增強旅游業發展動力,進一步深化對外合資合作,提升旅游業水平。對此,很多業內人士表示其將成為促進我國旅游業開放的一大推動力。
然而,在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劉思敏看來,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了旅游業的對外開放,在政策方向上是利好的,但其宣示意味大于實際意義,旅游業大開放還需時日。
據劉思敏介紹,旅游業中,酒店業早就對外資開放了,景區方面外資的涉足還不多,而旅行社本身對外資的需求不大,而且現在市場上旅行社數量較多,相對飽和,F在外資或中外合資的旅行社在我國旅游市場上的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薛勝文也向記者證實了這一點:“由于長期以來中外合資或者外商獨資的旅行社不能在華經營出境游業務,而國內游市場上也不占優勢,不少旅游社慘淡經營。”“上海自貿試驗區批準了外資旅行社開展出境旅游業務是旅游市場全面放開的基礎。當這一政策從自貿區全面推開至非自貿區時,旅游業距離一個真正開放的市場就不遠了。”薛勝文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