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4年04月04日 08:54 來源: 北京商報 陳杰
原標題:BAT的“文化圈地運動”
去年以來,百度和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以下簡稱“BAT”)就已經開始在文化產業投資、并購方面明爭暗斗。據不完全統計,BAT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就先后投資并購15家文化企業,今年這一趨勢愈發明顯。BAT的大舉入侵引發業內高度關注,三巨頭密集的文化圈地運動到底意欲何為,又將給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BAT意在彌補短板先發制人
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從去年1月開始,BAT總共發起了15起針對文化企業的投資、并購案例。其中,阿里巴巴動作最大,涉及領域也最為多元,其先后投資了新浪微博、天天動聽、蝦米音樂、聲盟、華數傳媒和文化中國;百度也不甘示弱,先后投資YOKA時尚網、縱橫中文網、PPS視頻和積木熱門視頻;騰訊的投資、并購最為專一,其先后投資、并購了晶合思動等5家游戲企業。而BAT似乎仍不滿足,彼此之間的明爭暗斗一直持續,先后傳出騰訊和阿里巴巴都在爭先拉攏優酷土豆,以UGC業務見長的56網也傳出被百度收購以及阿里巴巴將斥資32億-35億美元收購盛大游戲、酷6、盛大云、盛大文學、安智市場5個盛大集團的核心業務的新聞,一時間傳言四起、火藥味十足。
那么,為什么互聯網三巨頭會如此青睞文化產業?宏源證券分析師張澤京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不能單從文化產業的角度分析BAT頻繁的投資、并購行為,實際上BAT是在進行全盤布局,所收購的每一家公司都旨在彌補產業發展短板,它們的最終目的都是要打造全產業鏈。“BAT投資并購有三個主要的標準:其一,所涉足的行業一定是朝陽產業;其二,一定是自己沒有的產業;其三,搶在對手前面布局。”
例如,騰訊去年至今瘋狂涉足游戲產業,核心目的在于維護其在該領域的霸主地位。數據顯示,去年騰訊總營收604.37億元,其中游戲收益達到319.66億元,超過一半。此外,在數字音樂領域,騰訊QQ音樂一家獨大,網絡文學領域又擁有行業第二的創世中文網,所以這是典型的“跑馬圈地”,在產業初期占據更優勢的地位自然是明智選擇。
百度和阿里巴巴亦是如此,例如,百度如今在數字閱讀領域擁有91熊貓看書、多酷書城以及縱橫中文網,三者將分別主攻客戶端、Wap端與PC端,使得百度在這一領域站穩腳跟,收購PPS無疑將彌補愛奇藝在移動視頻方面的短板;阿里巴巴投資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是在彌補短板的同時遏制騰訊,收購文化中國股份則是將手伸向影視領域。
文化產業受到強力驅動
BAT大舉襲來對于文化產業是利好消息。張澤京分析,對于被收購公司和行業而言,由于大佬進入,產業整體實力增強。在BAT資本和渠道的雙重支持下,行業競爭加劇,迫使企業優化升級,所帶來的直接效應是大量優秀的文化產品,包括電影、圖書、游戲的誕生,讓消費者直接受益。從這個角度而言,BAT的進入起到促進作用。例如,阿里巴巴在“三八”婦女節提出的“3.8元看電影”的營銷手段顛覆了傳統思路,使得普通影迷直接受益。
此外,BAT的進入也能夠為文化產業帶來大數據思維。百度的搜索,騰訊的QQ、微信以及阿里巴巴旗下龐大的網購買賣群體,都能夠使得BAT通過有效的數據搜集、分析,增強用戶黏性,挖掘用戶價值,實現從用戶群向用戶價值轉變,開發文化產業的增值服務和衍生產業。
中投顧問文化行業研究員蔡靈也表示,從被收購方角度考慮,收購除了為企業帶來充足資金外,還將推動市場上大文化格局的出現,促使文化子行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從而創造出更大市場價值。“當前BAT在文化領域的布局已經逐漸成型,未來更多以整合、重組為主,在文化領域的收購速度將有所放緩。事實上,BAT是欲建立數字娛樂體系,其中將囊括視頻、音樂、在線文學等。數字娛樂與互聯網的界限日益模糊,將成為今后互聯網公司發展的重要一環。 ”
蔡靈還指出,文化產業與互聯網契合度較高,數字娛樂逐步滲透到消費者生活中。我國數字娛樂發展尚處于萌芽階段,未來具有巨大發展空間。此外文化產業是我國戰略性發展產業,政府給予了高度重視及支持,公司的發展環境相對較好。
瘋狂收購需防范風險
在BAT的瘋狂收購背后,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擔心風險的發生。“BAT并不是萬能的,它們是否能夠起到正面催化作用,最終還是取決于被收購企業自身的運營情況。”張澤京分析,有些企業即便是有BAT做后盾,但如果沒有深知行業、有著很強運營能力的團隊,最終也有可能衰落。
有業內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以網絡文學行業為例,騰訊收納創世中文網,背靠大樹好乘涼,這時候運營團隊的能力就尤為關鍵,如果創世中文網不是有起點中文網創始人吳文輝帶來核心團隊作為基底,騰訊才不會貿然出手。“大家都認為網絡文學沒有門檻,其實不是,網絡文學對團隊的要求非常高。一個網絡文學網站包含了出版、電子商務、流量變現、版權分銷等,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模式,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此外,BAT的一些“外行式”做法也會給行業帶來深層次傷害。阿里巴巴在“三八”婦女節發起的“3.8元看電影”營銷的確轟動一時。但影視業內卻并不買賬,有業內人士就公開表示,要做好電影在線售票業務,光靠打“價格戰”并不夠。在網絡時代票價對于主要消費人群的影響力正在日益弱化,真正能夠吸引到他們的除了影片質量本身,就是“服務”二字?此“3.8元看電影”營銷短期內起到拉動票房、繁榮文化消費的目的,但從長期而言卻是在擾亂電影行業的正常發展秩序。
蔡靈也指出,若互聯網企業在收購了一些文化企業之后沒有進行良好整合,很可能使原企業的核心人才“出逃”,造成企業創新能力嚴重下滑,這不論是對企業還是行業的未來發展均不利。“還需要注意,雖然BAT目前涉足多個文化行業的核心目的是發展數字娛樂內容,但當前互聯網幾大巨頭的收購行為過于激進,也有進行裝備競賽之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