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4年03月27日 06:46 來源: 經濟日報 金 晶
原標題:小微文化企業資產規模小、實物抵押少、信用體系不健全
文化金融合作難題待解
近一段時間,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密集出臺。3月25日在無錫召開的全國文化金融合作會議上,《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見》也正式出臺,這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撐和保障。
在我國,文化企業中絕大多數是小微企業。自身“輕資產”特性沒變,獲得金融支持的“門檻”是否能真正放低?對于銀行等金融機構來說,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方向已定,如何控制防范風險、滿足小微文化企業的融資需求?相關話題引發了文化、金融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和廣泛討論。
小微文企常“差錢”
“我們曾經向銀行申請貸款,但沒有成功。”張果經營的必趣網是一家做微電影社交平臺的小微企業,2012年注冊成立之初,連辦公室都沒有。在獲得百萬級天使投資之前,張果常常為資金發愁,“‘輕資產’就像’魔咒’一樣,讓我們四處融資,四處碰壁。”
張果的經歷并非個案。目前,我國小微文化企業普遍存在資產規模小、營業收入低、實物抵押少的特點。而在文化企業整體構成中,小微企業又占了絕大多數。據統計,目前我國文化企業中約90%處于初創期,約7%處于成長期,真正處于成熟期的僅占2%。
盡管文化創意產業市場前景廣闊,但由于擔保機制、評估機制和版權保護機制的缺失,企業與金融資本的對接并不通暢。金融機構在選擇放貸或投資項目時,往往更易于傾向大中型實力企業。
合力化解“融資難”
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難題怎么破解?一些地方和金融機構正積極探索,努力尋找答案。
“作為最早開展文化金融對接的商業銀行,北京銀行堅持挖掘企業的核心價值,讓無形資產擁有可衡量的價值,為眾多小微文化企業敞開了大門。”北京銀行中小企業事業部副總經理段紅立說,“比如企業在初創期往往沒有產品或服務,因此財務報表經常虧損,無法達到銀行的信貸評審標準。我們會弱化財務報表分析,側重對企業現金流和團隊非財務信息的考察。”
“對于小微文化企業來說,產業鏈上的核心企業可以用來為其增信。”工商銀行公司金融業務部副總經理戴蓮認為,通過供應鏈融資能有效地緩解小微文化企業的融資難問題。
“信用體系不健全是制約小微文化企業獲得貸款的主要瓶頸。”南京市文化投資控股集團董事長謝國慶認為,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借助“復合金融”。
以此為目標,南京市金融文化服務中心于2013年組建,成為全國首家具備綜合功能的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中心整合了文化銀行、文交所、小貸公司、文創基金、保險、擔保、信托等金融機構,形成了相對完整的文化產業金融服務鏈。”據謝國慶介紹,在這條服務鏈上,文交所等機構通過開展版權登記和評估,建立起價值評估體系;而文化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則通過收集企業以往的誠信狀況,結合信用記錄,會同外部評審機構共同建立。日益健全的信用體系為南京小微文化企業獲取貸款打下了堅實基礎。截至2013年底,南京市文化貸款余額達到103.73億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約30億元,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事實上,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融資市場雖然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但體系結構并不合理,文化企業發展主要還是依靠自有資金和社會資本的投入。”民生銀行總行文化產業金融事業部副總裁萬曉芳認為,在這種背景下,初創期的小微文化企業可以多嘗試對接風險投資和天使投資。
“想在前面”謀創新
破解小微文化企業融資難,關鍵在于創新。在全國文化金融合作會議上,這兩個字在不同場合被多次提及。
“作為商業銀行,要有創新的意識和發展的眼光。創新不僅是適應環境,還要想在前面,迎接未來可能的挑戰。”北京銀行南京分行行長王萌說。據了解,北京銀行南京分行已借鑒中關村模式的成功經驗,提前布局,啟動了文化創意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的承銷發行,也順利發行了江蘇省首只文化產業集合票據。
“在互聯網金融日漸興起,金融脫媒趨勢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同樣面臨著轉型挑戰,創新需要與時俱進。”新元文智公司總經理劉德良認為,以眾籌為代表的互聯網融資渠道已逐漸成為文化產業小微企業和個人創意從業者越來越重要的融資渠道。
“想在前面”,同樣適用于小微文化企業。“不要放棄在銀行建立信用記錄的機會。”萬曉芳認為,雖然初創期文化企業實力相對較弱,但若能憑借好項目到銀行融資,也能逐步增強自身的基本融資條件,逐步達到信用積累。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