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4年03月10日 10:00 來源: 中國文化報 高素娜
范迪安
“今年美術界政協委員的發言和提案有一個共同特點,即思路非常開闊,這與美術家深入生活、接觸基層現實是分不開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介紹,委員們普遍比較關切美術的社會作用。
范迪安強調說,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尤其做到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惠及更多民眾,同時發揮文化在提升民族審美素質、文化素質方面的應有作用,都是美術館在這個時代應有的工作目標,也是硬指標。“美術館因公眾而存在,沒有觀眾,美術館的意義就得不到體現”。
提及目前國內美術館的現狀,范迪安認為有三方面需要加強。一是加強展示內容,要將展覽策劃好、編排好、呈現好,使觀眾獲得良好的藝術體驗,在服務內容上多下功夫。二是豐富美術館服務形式,普泛性與學術性結合,使公眾在美術館有主人翁的感覺,愿意沉浸在美術館的氣氛中。三是美術館藏品要常以為繼,必須要有積累,要增加藏品的規劃和收集,開拓資源,并充分發揮藏品的作用,開展藏品研究。
近年來,國家推動美術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免費開放,事實證明,免費開放的政策為人們提供了更多走向公共文化空間的機會,也增加了人們接受文化熏陶的自覺性。同時范迪安也指出,“有一個課題需要解決,即在免費的情況下,怎樣使優質的展覽項目和文化供給形成合力”。
“就美術館而言,目前比較困難的就是吸引外來資金。我們的展覽大部分是政府經費或美術館、博物館自己投入,有限的金額很難做到全面型服務,應該把贊助商引進大展中,使其能夠支持公益事業。目前國家已有一些鼓勵企業支持和贊助公益活動的免稅政策,但這些政策實行起來比較困難,各環節還不夠通暢。”范迪安建議,“相關激勵政策必須要透明化、規范化,同時也應簡明、便捷,才能吸引更多企業支持公益事業,共促文化發展。”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