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4年02月25日 07:24 來源: 人民日報 崔 偉
原標題:對民營劇團的科學管理和有效指導
●新世紀以來,民營劇團從新生事物到蓬勃發展,在數量和輻射影響力方面呈趕超國有劇團之勢,成為構成當前戲劇藝術多彩局面、影響當代戲劇發展與觀眾審美趣味的重要因素
●民營劇團作為文化體制改革后出現的新事物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新力量,絕不應從發展伊始就在弘揚核心價值體系方面責任弱化、思想淡化、藝術退化,特別是消減中國話劇藝術與生俱來的在思想和藝術方面的強大“正能量”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成功推進,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大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我國的戲劇事業得到全面發展。不僅優秀作品和人才不斷涌現,演出市場充滿生機活力,而且在創作、演出的體制機制上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面貌,其中,民營劇團的異軍突起,成為構成當前戲劇藝術多彩局面、影響當代戲劇發展與觀眾審美趣味的重要因素。
新世紀以來,民營劇團從新生事物到蓬勃發展,并且很快就在數量和對文化演出市場的輻射影響力方面呈趕超國有劇團之勢,且這種發展與萎縮的反差,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文化政策的完善以及文化市場的更加成熟,還將繼續加大。在民營劇團越來越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其成為戲劇藝術創作、演出主體的態勢將凸顯,同時更應看到民營劇團的創作演出對社會和觀眾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因此,如何及時有效引導民營劇團健康發展,已是不容忽視的重要的文化管理課題。
民營劇團目前根據城鄉特點呈現出兩種形態。在一些內地省份和基層,民營劇團基本是以地方戲曲的演出為主;而在北京等社會文化比較發達和觀眾文化層次較高的都市,民營劇團則以小劇場話劇和實驗戲劇的形式大量存在。應該說,兩種形態的劇團,因為生存環境與觀眾群體的不同,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也存在著迥然的差異。
據數據顯示,北京市2011年底注冊的營業性文藝表演團體就有504家,其中民營團體452家,占總數的89%,比2010年新增46家;2012年6月,民營藝術院團已達530家,也就是說,在短短的6個月內增加了78家,超過2011年全年增長的數量。大多數民營劇團都非常重視通過新媒介推廣他們的演出。盡管電視臺和報刊等傳統媒體上他們演出的廣告并不多,但青年人喜愛的網絡、廣播和地鐵、車身、站臺廣告等載體和形式上,民營劇團演出的宣傳勢頭和傳播效果不可小覷。不久前北京有電臺開設了專門介紹民營小劇場的節目,邀請劇社經營者、編導和演員介紹推廣新上演劇目,并贈送演出票。事實上,由于目前國有話劇院團在演出劇目和票價,特別是劇目的藝術風格多樣化與欣賞效果上還不夠“親民”,導致藝術欣賞個性化極強的青年觀眾群體越來越成為民營劇團的忠實粉絲和擁躉。民營劇團的創作演出在思想和藝術方面對青年文藝欣賞者群落的影響越來越大。
在充分肯定民營劇團發展合理性與積極意義的同時,還應看到一些演出中也存在著藝術創作傾向亟待管理指導的突出問題。具體表現:一些作品更多是描寫城市白領和少數群落的一種小眾情調、小資趣味,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方面有待強化;一些劇目在表現內容上過度追求娛樂化,在對于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形成方面的積極作用相對弱化;還有些劇目以噱頭、惡搞甚至解構歷史和經典為賣點,沒有解決好寓教于樂這一課題。
正因為一些民營劇團的作品在表現內容上題材偏窄、內容偏小、格調偏低,因此在藝術水平和對觀眾的審美影響上比較粗糙、淺顯,缺乏對觀眾的深刻影響和心靈震撼。與此同時,要看到的是,目前民營劇團演出的觀眾多是大學生和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他們在世界觀、審美觀等方面處于一個正在形成的關鍵階段,民營劇團的作品在題材、藝術風格與質量上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青年受眾的審美觀、價值觀。
民營劇團作為文化體制改革后出現的新事物和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新力量,不僅應得到全社會各方面的熱情幫助、大力支持,其作為精神文明和社會文化的創造與傳播者,更應自覺地承擔起用先進文化陶冶人、鼓舞人、凈化人,鑄造精神、慰藉心靈、提升審美的作用,絕不應從發展伊始就在弘揚核心價值觀方面責任弱化、思想淡化、藝術退化,特別是消減中國話劇藝術與生俱來的在思想和藝術方面的強大“正能量”。因此,在目前文化體制發生深遠變革和日漸走向多元、完善的格局中,盡快通過加強管理和指導,使剛剛起步的民營劇團“走好、走正”非常重要,也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因為它關系到未來文藝業態和管理體制能否健康發展、迸發活力、有效前行,確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起到鼓舞人、教育人、陶冶人的重要作用。
根據當前民營劇團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建議文化主管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科學機制,更加親和與人性化地幫助扶持這支文化新生力量健康前行。對此,有關部門首先應盡快設立民營劇團藝術發展基金和建立民營劇團評價體系,支持資助優秀劇本搬上舞臺,定期獎勵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上乘的優秀作品。其次,要從民營劇團劇本創作這個基礎環節同時又是薄弱環節抓起,鼓勵那些具藝術功力和社會責任感的職業劇作家為民營劇團創作優秀作品,并對作品排演和劇作家的勞動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表彰獎勵。第三,以簡樸靈活的方式創辦民營劇團藝術展演周等展示平臺,由觀眾、專家、媒體、演出商等共同評選出優秀作品,政府以文化購買的形式對這些作品給予推介推廣,印制劇本集,鼓勵缺乏演出劇目的民營劇團搬演。第四,各地文化部門應將特別優秀的民營劇團作品納入文化惠民、為民項目,在公益性演出以及劇場演出費和媒體廣告宣傳方面給予優惠或減免。第五,切實加強文藝評論的導向、批評作用,重點培養并鼓勵年輕一代的戲劇評論家多關注民營劇團的創作演出,以引導民營劇團的正確發展,提高觀眾的審美水平。第六,有關文化部門可舉辦多樣而靈活的讀書班、講習班,緊扣民營劇團和從業者的需求與缺失,進行充實有效的思想與藝術培訓。
提升并使民營劇團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是,盡快打造一支有社會責任感和藝術創造力的生力軍,既能煥發新的文化體制機制的靈活優勢,又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中,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戲劇藝術鼓舞觀眾、陶冶觀眾、感染觀眾。
(作者為中國戲劇家協會副秘書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