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4年02月11日 07:12 來源: 經濟日報 陳 郁
原標題:旅游產業向多維度推進
國家旅游局最新發布的《2014年春節黃金周旅游統計報告》顯示,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2.31億人次,比上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4.0%;實現旅游收入1263.9億元,增長16.4%,旅游拉動內需的作用繼續凸顯。旅游產業融合也在不斷推進,旅游日益滲透到其他相關行業,旅游產業正向多維度推進。由于旅游業關聯性強,兼具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價值,有望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引擎——
2013年我國旅游業進入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一方面,舊的格局和框架不斷被打破;另一方面,新的秩序正在建立,相關改革向縱深突破,旅游產業向多維度推進,旅游業展現出嶄新面貌。
拉動內需的先鋒
日益大眾化、平民化的旅游消費,已經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驅動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農民旅游市場持續擴大
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的持續增加、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的日益完備、交通網絡的日益便捷,旅游消費得以更加普及并且得到迅速升級。“旅游日益大眾化、平民化,旅游消費已經從過去以高收入階層為主轉向大眾旅游。”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旅游綠皮書》指出。
從地域看,過去以一線、二線城市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為主的旅游市場客源格局正在發生轉變,三線、四線城市及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人們的出游快速增加,旅游越來越突破少數區域的傳統格局,演變成為全國范圍的大旅游市場。國家旅游局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國內旅游人數達到29.57億人次,同比增長12.0%,國內旅游收入實現2.27萬億元,同比增長17.6%。預計2013年全年旅游總收入可達2.9萬億元,國內旅游人數可達32.5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可達2.54萬億元。
從市場格局看,隨著高鐵、高速公路等現代快速交通方式的發展,傳統上的空間距離已經不再是旅游的制約因素,中長距離旅游、自駕車旅游持續火熱,成為市場的重要力量。據統計,2013年“五一”假期,國內長線游全面火爆,出游人數同比增長20%以上。而“十一”長假期間,國內中長航線也需求旺盛,四川九寨溝、甘肅敦煌等長距離旅游目的地的部分航線甚至一票難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農民旅游市場持續擴大,農村居民的出游率接近城鎮居民水平。2012年,農村居民旅游人數達到10.24億人次,農村居民旅游花費達到5028.2億元,人均花費491元。與此同時,老年群體、學生群體日益成為旅游市場的重要力量。
業態融合的高地
新旅游產業體系融合了農業、制造業、商業、文化產業、房地產業、其他服務業等眾多產業,旅游產業結構的綜合型、復合型、融合型特征日益顯著
2013年,旅游產業投資極度活躍,旅游與其他產業之間的交叉、融合、滲透、重組不斷延伸和擴展,形成了融合農業、商業、文化產業等眾多產業在內的新旅游產業體系,旅游產業結構的綜合型、復合型、融合型特征日益顯著。
而隨著旅游產業融合的深入,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市場需求的改變,旅游業態不斷發展、演變,新的旅游業態不斷出現,過去單一的旅游業態已經被多樣化的旅游業態所取代。其中,既有在產業融合過程中產生的新業態,如工業旅游、旅游裝備制造、旅游地產等,也有基于新的旅游資源而形成的工業遺產旅游、紅色旅游、健康旅游、探險旅游等新業態,還有因旅游方式變革而出現的自駕車游、房車游、郵輪游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海洋旅游、微旅游和在線旅游。
2013年,中國旅游主題為“海洋年”,各地紛紛培育海洋旅游業態,開發旅游新品。郵輪旅游、海洋旅游成為新的旅游消費形態和新引擎;以自由探索精神去發現身邊美好事物的“微旅游”,成為旅游新時尚,其持續時間更短、游玩距離更近、參加人數較少、出行方式更加靈活自由,注重旅游者在整個行程中的體驗與互動,因此受到年輕旅游者的追捧;在線旅游市場持續旺盛,2012年,中國在線旅游行業市場交易規模超過1700億元,年增速達到30%,預計2013年將增至2200億至2300億元。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高速交通網絡的日益完善,旅游業“高速時代”到來。高鐵的開通,使一批城市群呈現出旅游一體化形態,產生了一大批同城化旅游圈。“這樣的網絡,將我國幾大城市群自然相連,各城市群內部又有高速交通形成密集網絡,新的網絡格局重構旅游業格局。”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書長金準說。
新型城鎮化的引擎
在城鎮化進程中,旅游在經濟發展、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等方面的綜合價值集中凸顯,有利于形成有產有業、區域協調的旅游型新型城鎮化
“傳統的城鎮化進程使得城鎮化存在的問題日益凸顯。當前,新型城鎮化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旅游業作為世界最大的產業,因其在產業、生態、文化、就業、形象等方面的綜合效應和爆發式增長的態勢,令旅游型城鎮化必將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鋒說。
在城鎮化進程中,旅游將凸顯出綜合價值。
經濟價值方面,旅游業產業拉動性強,為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以旅游業植入的新型城鎮化,有助于提高土地收益率,賦予土地旅游經濟價值,延伸土地生產價值,實現土地生產力多重立體利用,激活土地資源的多重價值。
社會價值方面,旅游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可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有效解決就業問題。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就新增旅游直接就業50多萬人。同時,旅游業還可以起到促進就地城鎮化、緩解“城市病”的作用。
文化價值方面,旅游業可以促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創新與活力、傳播與交流、繁榮與興盛,對于推進有文化、有特色、有個性的城鎮化進程具有重要作用。
生態價值方面,旅游業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優點,發展旅游業可以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促進城鎮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升級。
而旅游型新型城鎮化,是以廣義的旅游產業為主導,創造娛樂、休閑、運動、養生等品質生活服務的供應能力;以休閑地產和商業配套為延伸,形成人口集聚、服務集聚、消費集聚、就業集聚的區域綜合開發。“這種城鎮化,才是有產有業的城鎮化、城鄉區域相協調的城鎮化、有綜合保障的城鎮化、有品質的城鎮化、有文化的城鎮化。”《旅游綠皮書》指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