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花建 發表于2014-01-20 07:05
習近平同志強調提升文化軟實力,韓正書記提出增加建設城市文化影響力、說服力、競爭力、輻射力。
花建 (上海社科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
我講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城市文化競爭力:核心與構成。
習近平同志強調提升文化軟實力,韓正書記提出增加建設城市文化影響力、說服力、競爭力、輻射力。從文化產業發展的系統觀點來看,主體是從事文化投資生產經營傳播和服務的文化企業,產業主體強盛,決定競爭力強大。一個城市,文化產業主體壯大依賴于四種資本的充分供應,這就是金融資本、實物資本、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并且需要四個層面的靈活轉換。
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我們與發達國家文化產業主體的距離十分明顯。世界500強企業中,主業實體為文化產業的公司,有索尼、威旺迪、迪士尼、亞馬遜、新聞集團、谷歌、時代華納等。2013年光明日報主持的第五次全國文化企業30強評選揭曉,評出的30強分為文化藝術、廣播影視、新聞出版和文化新業態四類,主營收入總和首次達到2047億元人民幣,平均每一家是70億元人民幣,和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仍然有很大距離。2013年上海一共有5家入選,創造歷史新高,分別是上海文廣、SMG、上影、百事通和盛大。這五家里面三家是宣傳文化體制內的國有企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的主體格局。
進一步思考,發達國家主體為什么成長這么快,規模那么明顯?舉一個例子,斯蒂夫•喬布斯,1986年成立Pixar,一家動畫影視制作公司,1986年建立時投資額500萬美元,2006年迪士尼并購出資74億美元,20年間資本額增長370倍。YouTube,國際上知名的國際新型企業,2013年營收38億美元,2006年谷歌用16億美元收購。如此看來,適當充分地發揮資本的力量,對壯大文化產業的主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這也為國際上諸多案例所證明。
第二個問題,文化與金融結合,產業加速器。
集中在三方面,文化資源資本化,文化產權資本化,文化產品預期效益資本化。發達國家在推動三化——文化資源資本化、文化產權資本化、文化預期效益資本化方面形成了多種形態。我舉五個例子:
1.風險投資。我們都知道電影投資是風險非常高的行業,你有的時候看好這個電影但可能投得血本無歸,有的時候你不看好,可能就效益很好。最近的《美國騙局》就是通過組合投資的形式獲得投資。
2.股權融資。1995年7月迪士尼以190億美元并購ABC(美國廣播公司),從股市獲得94.4億美元的股權融資。
3.債券融資。上述案例中,迪士尼除股權融資外,另獲93.7億美元長期債券融資。
4.國際投資。如電影《蜘蛛俠》,前期1.39億美元投資,65%來自國際融資。
5.社會捐贈。比如美國舊金山圖書館建設資金17.6%即2200萬美金來自社會捐贈。
多樣化的資金來源和成熟的投融資體系,成為美國文化產業的重要動力。
文化產業投資的最新重點也在不斷轉移,包括投資版權內容、投資設計制造、投資文化物產、投資社區營造等等。
韓國有一個報告,從2013年到2017年的五年間,全球文化產業市場規模預計將以5.7%的平均增長速度擴張,2017年世界文化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2.863萬美元。這一個報告進一步指出,上述增長中,知識信息服務類、創意類等技術含量高的門類,發展得特別快,比如知識信息服務業,將從2013年的6350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8790億美元,游戲類從630億美元增長到870億美元。
第三個問題,上海的路徑和面對的態勢。
剛剛過去的2013年,通過文化與資本的結合、創新,我認為有九個趨勢:
趨勢一,文化部與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十家銀行,建立文化合作機制,大大加強信貸支持力度,2013年以來,在這樣的合作框架下,全國已經有151個文化產業項目,獲得十家銀行366.91億元的大力支持。
趨勢二,文化企業直接融資成果顯著,大大拓展了融資渠道,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據有關統計,2013年,文化企業的債券發行了185只,這些債券的平均發行利率為5.87%,低于同期銀行貸款利率的11.58%。
趨勢三,各類社會資本積極投入文化產業,各類社會資本組成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紛紛涌現,目前國內股權類文化產業投資基金57只,融資規模達到1359億元,完成募集資金450億元。北上廣擁有22只。影視內容有18只,規模97.7億元;藝術品基金及信托產品有10只,規模108.49億元。多種形式的融資方式極大地拓展了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
趨勢四,探索建立文化產業融資的風險保障機制,發揮保險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功能,有效化解金融風險。2013年文化部與中財險、中人險等三家保險機構共同確立了文化產業保險的重點項目,一共111個,保費金額5349.26萬元。
趨勢五,文化產業的資本市場融資逐步成熟,一批經營穩定、管理規范的優質文化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截至2012年,在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公開上市的文化企業已經達到77家,包括百事通,總市值達到2059億元。其中涉及演藝、文化旅游、動漫游戲、影視制作等多個領域。
趨勢六,國家財政對文化金融的合作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國家財政部支持的專項,先后為92個文化產業項目,提供了4.6億元的貸款貼息。
趨勢七,在文化產業并購加快,整個2013年,文化傳媒板塊的并購案例達到50多起,涉及資金400多億元。如1月阿里巴巴全資收購數字音樂平臺蝦米網;2月掌趣科技8.1億元收購動網先鋒百分百股權;4月阿里巴巴5.86億美元收購新浪微博18%股權;9月騰訊4.48億元收購搜狗36.5%股權等。
趨勢八,文化與資本的協力推動下,進行跨領域的整合成為浪潮。2013年年中,我認為發生了一件重大事情,就是全國電視劇的上市公司第一股華策影視以16.5億元人民幣收購上海克頓傳媒,目標成為生產電視劇最大的上市公司,完成了華策影視重要的戰略布局。
趨勢九,中國文化產業開始走出國門,參與國際文化資本市場的并購。比如2013年大連萬達成功收購AMC(美國經典電影有線電視臺)公司。
我們上海應該在這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現在有一種議論,在去中心化、國際化和無形化的時代,產業鏈平面鋪展和產業價值鏈的垂直集聚是兩種(趨勢)。平面鋪展是一家大型跨國公司或者集團的研發、生產、制造、傳播、服務,可以在全國甚至世界范圍內鋪開。同時金融、法律、人才、技術、管控等資源垂直價值鏈又是高度集聚,這是一個重要趨勢。上海要在這方面有貢獻,建立文化金融專業服務機構,比如建立文化產業銀行、文化投資基金、文化投資價值評估機構、文化企業指數、文化投資咨詢機構、文化產權交易市場、藝術品拍賣市場、知識產權法庭等。
鑒于此,文化與金融的結合會成為將來上海一個重要的主題。
(早報記者石劍峰根據現場發言整理,有刪減,標題系編者所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