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4-01-16 來源:光明日報
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高文化產業規;⒓s化、專業化水平”。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量,培養大批懂技術、有創意和善于經營管理的各類新型人才對于文化創意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創意人才的定義
文化創意人才包括創意人才、技術人才、創意經營人才、創意管理人才,也包括具有創意且善于經營和管理的綜合性人才。創意產業人才具有以下特點:富于想象和創新,樂于接受有創意的工作;不愿意接受條條框框的束縛,傾向于寬松自在和公平競爭的工作環境;具有較大的工作流動性。通常講的文化創意人才是以自主知識產權為核心、以“頭腦”服務為特征、以專業或特殊技能為手段的專業人才。
我國創意人才存在的問題
第一、人才結構不合理。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大體上可分為三個類型:技術創新型人才、創意產業管理型人才和經營型人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結構失衡的現象較為嚴重,制約了文化創意產業的健康發展。從人才層次上來看,中高級人才尤其是創新型人才和經營管理型高級人才比重較小。從知識結構上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單一的人才居多,跨學科、跨領域、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短缺。
第二、原創人才短缺。如果沒有原創人才,創意產業只能實現粗放型的增長,難以實現長久繁榮和可持續發展。這個問題已成為影響和制約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的棘手難題。
第三、人才培養和開發機制不夠完善。最近幾年,一些高校開設了文化創意產業相關的專業,但是由于培養方式和師資力量比較單一,課程設置比較傳統,不能培養出滿足市場需要的富有創造性的人才。另一方面,創意企業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特別是缺乏創意管理和創意經營人才。在用人方面,由于用人單位缺少針對創意人才有效的激勵機制,不能充分調動人才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企業對高端人才仍然缺乏系統有效的培訓和成長機制,導致人才知識老化。
提升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開發的對策
作為創意人才的供給方,不少高校已設置了文化創意相關的專業。但是,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如人才培養方式的單一,課程設置不夠科學,師資力量不強。相關高校在創意人才培養上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在課程設置上,應新增那些緊貼市場和行業前沿的課程,同時,應針對不同專業學生設置不同方向的課程,高校應有針對性地培養具有扎實專業知識的創意人才和具有兩種或多種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另外,課程的設置也不能忽視跨學科的新課程。第二,在師資力量上,相關高校應打破完全依靠校內教師授課的做法,邀請國內外產業企業的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以企業導師的身份到高校授課,為學生的成長提供“雙師制”保障。同時,創造條件為在校教師進入企業參觀、考察甚至掛職學習。第三,在教學方式上,應提倡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能力。
針對創意產業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現狀,用人方應更好的實施在納才、育才、用才,留才方面的人力資源管理策略。在納才方面,文化創意產業應積極主動獵取人才,通過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等方式招聘人才;同時應放眼全球,注重引進挖掘核心的高級創意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在育才上,相關創意企業應加大對人員培訓和發展的投資。
在用才上,企業應營造寬松、平等、鼓勵創新的企業文化,為人才發揮其才能提供良好的平臺。在具體人才管理措施上,要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通過設立符合創意產業特點的績效管理體系和激勵機制,激發公司員工的創意和激情。另外,企業可以通過搭建國內國際文化創意人才、文化成果的大型創意設計展覽,打造人才交流、碰撞平臺。
目前創意產業的人才流動性比較大,企業要想吸引、激勵、留住一流的人才,首先應參照市場薪酬水平,制定出對內公平、對外具有競爭力的福利待遇,為創意人才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硬件環境。同時,人才的挽留還需要依靠軟環境的打造,在為員工的成長提供更多空間的同時,針對中國文化的特點,制定本土的員工援助計劃,培養員工的歸屬感和敬業精神。作為企業管理人員要關愛員工,關注員工成長,工作上給予員工充足的發揮空間。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