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3年12月24日 09:18 來源: 深圳特區報 陳少峰
原標題:數字文化產業大發展引人關注
提 要
我國已把發展文化看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將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并列,經濟上成為強國,文化也要成為強國,這就指明、并標示著我們國家在對外交往方面,不僅要通過經濟發展去參與國際競爭,還要不斷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在國際上成為一個文化強國。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2013年,學界對于建設文化強國與實現中國夢給予高度關注,很多學者認為, 中國夢的實現,離不開“興國之魂”的科學理論和先進文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而凝聚中國力量,就必須充分發揮文化堅強思想引領、強大精神動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原動力。我國已把發展文化看成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將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相并列,經濟上成為強國,文化也要成為強國,這就指明、并標示著我們國家在對外交往方面,不僅要通過經濟發展去參與國際競爭,還要不斷提高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在國際上成為一個文化強國。
正如許多學者所認為的,文化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需要。我們所追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包括經濟的發展、政治的文明、社會的和諧、生態的美麗、文化的復興。因此,我們必須大力推動文化發展繁榮,不斷增強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核心競爭力。
除了文化強國理論深入探討外,2013年也是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探索的一年。過去的一年,文化產業熱點可以用四個關鍵詞來表示:改革、市場化、數字文化產業、企業并購。
可以把改革的理念和文化訴求稱之為“全方位的改革”來概括。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提出的有關推進國家治理、完善市場體系的方針,就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減少政府干預和企業對資源的依賴。
A 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源相結合
具體而言,改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結合國家治理和行政改革,打破壁壘和障礙,以形成全國一盤棋的格局;其關鍵是實現企業跨行業和跨地區經營,有效配置資源和通過企業并購整合資源。其二,根據全國整體性經濟體制改革與新時期經濟發展的新部署,要求深入改革文化管理體制機制,重視文化市場在配置文化產業資源中的地位,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格局。三中全會《決定》所指出的“建立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源相結合”的要求,就是促進文化市場基本要素的統一和文化產業市場化程度的提升。其三,如三中全會《決定》所提出的“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允許參與對外出版、網絡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制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支持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等,旨在重視各種所有制形式的企業之間平等競爭。其四,加大對內市場開放的力度,從政策上促進開放。三中全會《決定》要求“在堅持出版權、播出權特許經營前提下,允許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開”;“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擴大政府文化資助和文化采購,加強版權保護。健全文化產品評價體系,改革評獎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也就是說,根據三中全會《決定》對于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的要求,就是要在保障國家文化安全的前提下,盡力擴大對內的市場開放力度,促進內容產業和版權產業發展,完善扶持文化和文化產業的方式,實現對文化內容創作和民營文化企業更有效的激勵。
B 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建立現代文化市場體制。要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流動。
在行政體制改革的框架下,以市場競爭為主要配置資源手段的特點已經成為主導方向。2013年的文化企業變化的顯著特點就是,凡是高度依賴政府資源的文化企業就會受到比較嚴重的沖擊,而且這些企業還將持續面臨政府開支減少的格局。因此,傳統型和政府依賴型的企業都已經并還將面臨挑戰,需要以探索商業模式來回應新的競爭格局所帶來的挑戰。
對于文化企業來說,行政改革已經不是行政領域的事情。在政府的八項規定出臺之后,以前所有依賴政府扶持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比如機構的文化旅游、高票價的演藝和接受政府宣傳部門定制的影視宣傳項目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當然,一些所謂的成功領域的市場化程度的事項也讓人有些擔憂。例如,影視產業領域就處于一種喜憂參半的狀態;影視公司的股價過高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事實上,盡管預計2013年中國電影票房將超過210億元,但是影視公司的收入主要依靠單一的票房,影視企業的股權和股票投資的風險就比較高,而影視公司的高股價正反映出股民對于影視市場高風險的不熟悉。2013年11月,在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2013年11月25日,電影院的銀幕總數已達1.76萬塊,新增銀幕4500多塊。但是,我國電影院的平均上座率只有15%。另外,我國電影在出口方面還比較缺乏競爭力。
C 傳統文化企業需要轉型升級,數字文化產業的企業、包括一些已經上市的傳統企業都進行了多樣性的并購
由于傳統文化產業和數字文化產業發展之間存在很大的落差,傳統文化產業的一些領域受到沖擊,因此,傳統文化企業需要轉型升級,數字文化產業的企業、包括一些已經上市的傳統企業都進行了多樣性的并購,包括向新媒體方向轉型、擴展和擴張型的戰略性并購。并購企業或者重視平臺,或者以其比較雄厚的實力實現產業轉型。
據報道,進入2013年以來,手游概念成為A股市場炒作主題之一,傳媒公司對其并購熱情也迅猛升溫。掌趣科技8.1億元收購動網先鋒、博瑞傳播10億元收購騰訊旗下的游戲平臺漫游谷、華誼兄弟6.7億元控股游戲公司銀漢科技、鳳凰傳媒3.1億元控股慕和網絡、天舟文化12億元收購神奇時代,這一系列舉動引發市場資金的強烈追捧。在我看來,企業之間的并購加劇,會造成文化創意領域的企業出現新的兩極分化的特點:一方面,大型企業和公司越來越大,它們不斷通過并購獲得擴張,企業的規模更加壯大。另一方面,一些創新型企業的創新很容易被騰訊、百度和阿里集團等借鑒和模仿,并且反過來以各種資源的投入而超越這些創新的中小企業。由此,企業的并購既存在激勵中小企業的作用,也存在大企業壟斷市場的嫌疑。
數字文化產業大發展引人關注。一方面,工信部向三大電信運營商頒發了4G牌照,顯示我國移動互聯網將進入新的階段。人們普遍預測,在文化與科技融合的主流趨勢下,4G網絡將帶動文化創新,特別是圍繞著數字文化產業領域的創新。今后將突出視頻化、語音技術和娛樂產業之間的關聯。文化科技融合進一步成為政策重點支持的方向,也是多數文化科技企業今后提升附加值的主要領域。同時,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商業模式更趨成熟,有更多的資金準備進軍移動互聯網的娛樂等板塊。
總結起來,有幾個基本特點值得重視。其一,由于人們生活方式和互聯網技術變動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因此,企業已經更加重視對生活方式和互聯網技術之間的關系變動的分析,并在發現這種聯系中創新商業模式,或者反思逐步已有的商業模式。其次,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加上手機娛樂化的市場空間不斷提升,雖然還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媒體和娛樂的格局,但19-35歲的人群通過網絡觀看視頻的比率已經達到70.7%,對電視產業的沖擊已經顯而易見。當然,它還展示了一個新的產業空間。就是說,在移動互聯網娛樂給傳統傳媒和娛樂的格局帶來沖擊之外,它也創造了一個很大的新生商業領域。再次,移動大平臺(綜合性的平臺)已經逐步呈現,包括三大電信運營商的主營業務已經基本上都和文化產業相關;其它大的互聯網公司也逐步向移動互聯網平臺邁進。
2013年的改革主要是提升市場主體的競爭力。當然,市場的發展還不夠成熟,多數文化企業沒有重視國際市場。以動漫產業為例,政府依然禁止黃金時間段播放境外動畫電視。而國內的一些文化企業如電影公司則相反,或者因為國內的市場成長性比較好,或者因為缺乏對國際市場的理解和把握,對外文化產品輸出的意愿不強,具體行動不多。換句話說,對外文化傳播和文化產業出口依然缺乏強有力的行動,包括國企和民企在內的多數企業都沒有做出太大的貢獻。從文化產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企業并購的數量增長和規模也多數和數字文化產業相關,特別是與人們對移動互聯網在4G環境下的快速發展的預期相關。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