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在繼走進海南西部澄邁、臨高、昌江之后,由我公司負責組織牽頭,聯合海南日報、新華網、海南電視臺、海南在線等多家主流媒體對海南西部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宣傳工作中,海南日報走進東方市,對東方市進行了如下報道:
東方市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獨樹一幟的文化特色和豐富的文化遺存。以黃花梨文化為支點,東方在文化旅游產業的開發上大膽探索,用敬畏和感恩之心,描繪出海南西部一道絢麗的文化風景。
感恩大地潤古風
“千人織黎錦”活動已經成為東方的品牌。 本報記者 宋國強 攝
■ 本報記者 楊勇 特約記者 高智
素有“木中黃金”的黃花梨近年價格節節攀升,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收藏品。而最好黃花梨木的出產地,則當屬東方市境內的俄賢嶺。
事實上,東方不僅物產豐富,而且悠久的歷史更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新石器時代的稻壩遺址、黎族船型屋、黎錦技藝、漢馬伏波井、飛來廟遺址、元軍石碑、古鎮州遺址、感恩學宮、騎樓老街,還有海南黎族“三月三”古老傳統節慶的發源地———位于獼猴嶺的高灘石洞。
這些歷史文化遺存,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也見證了二千多年來,漢族遷入帶來的中原漢文化與黎族為主的土著文化不斷碰撞、滲透和融合的歷史。
多元文化并發異彩
早在4000多年前,黎族先民已在東方繁衍生息,他們在飲食、服飾、建筑等方面留下豐富的文化資源依然異彩紛呈。“三月三”古老傳統節慶傳承至今,黎錦更是中國紡織藝術的一朵奇葩。
從西漢武帝劉徹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始置九龍縣后,中原漢文化開始大量進入東方。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以感恩置縣,使感恩文化侵潤了東方1300多年。
感恩平原養育著生活在這片沃土上的東方兒女,感恩學宮以不分出身貴賤、有教無類的辦學思想,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仁、禮、義、忠、孝”以及知恩圖報的感恩文化,開啟了民智。如今仍被傳唱、獨具一格的軍話民歌、村話民歌等民間歌謠,還保持中原漢文化的遺風流韻。
感恩大地上,多元文化共同煥發著勃勃生機。
挖掘特色助推經濟發展
盡管東方的文化資源保護開發水平較低,存在配套產業發展滯后、服務水平低等問題,但是挖掘歷史文化資源,使它成為人民群眾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自覺,形成一種精神動力,成為和諧社會的凝聚力、文化建設的創造力、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已經成為東方人民的共識。
2011年,東方市委、市政府把東方人民酷愛黃花梨與守土重情、感恩自然、感恩祖先、感恩社會的感恩文化相結合,選擇了“感恩福地、花梨之鄉”作為東方的文化定位。并于當年5月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海南•東方黃花梨文化節”。
今年4月,東方市又成功舉辦了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傳統節慶暨第二屆中國海南•東方黃花梨文化節,使“感恩福地、花梨之鄉”文化理念更深地傳入千家萬戶,進一步提升了東方的知名度與美譽度。同時,利用被批準為國家珍貴樹種培育市(黃花梨之鄉)的契機,東方市積極打造黃花梨特色產業,助推社會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東方市文體局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的傳承力度,開展黎族船型屋、黎錦染織等技藝的培訓班,提高技藝傳承人的水平。經過廣泛的收集和論證,把散落在民間的黎族船型屋手工技藝、黎錦染織技藝、面具舞、文身、軍話民歌、村話民歌、八音隊等23個文化習俗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其中黎族船型屋手工技藝和黎錦染織技藝已上升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東方市還對感恩學宮進行修繕,把感恩學宮打造成歷史文化旅游景點,提高東方旅游景點的文化內涵。
一個個頗具特色的文化資源,正在被深入挖掘價值。
描繪特色的文化旅游藍圖
東方市正在實施以“熱帶娛樂休閑之都”為品牌統領,以娛樂休閑與商貿購物旅游為驅動雙翼,以休閑度假、民族文化、觀光探奇、休閑農業、工業旅游為骨干支撐,充分整合資源、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將東方市建設成為獨具熱帶娛樂度假氛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從今年起,東方市推出了東方一日游精品旅游線路,把濱海、山湖生態、文化史跡、民族風情、生態農業、特色美食等旅游元素融入其中。讓游人們盡情體驗尋感恩文明、賞花梨文化、游廣壩山湖、觀濱海風光、登俄賢仙境、覽雅龍奇景、看精靈坡鹿、品美味佳肴、樂黎苗風情、聽神奇故事、享人居生態、過逸志生活的旅游文化之旅。
同時,東方市還深入挖掘白查村黎族船型屋的文化價值,建設展示傳統建筑形式與生活方式的生態博物館,依托把大廣壩水庫及周邊區域整體打造成為獨具山水生態環境優勢和黎苗傳統文化特色的高品級生態旅游區。
(本報八所12月11日電)
采訪東方市副市長紀一豪:
挖掘特色文化
助力東方發展
東方市江邊鄉俄查村里保存完好的黎族村莊。 本報記者 李幸璜 攝
“我們要深入挖掘東方歷史文化資源,使它成為人民群眾的價值認同和文化自覺,形成一種精神動力,成為和諧社會的凝聚力、文化建設的創造力、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今天下午,東方市副市長紀一豪說。
東方早在4000多年前黎族先民已捷足先登,置縣歷史也有2000多年,留下新石器時代的稻壩遺址、白查村黎族船型屋、漢馬伏波井、飛來廟遺址、元軍石碑、古鎮州遺址、感恩學宮、騎樓老街歷史文化遺存以及感恩文化、黎族文化等豐富的文化資源。
找準定位 挖掘特色
“從豐富的文化資源中挖掘特色,打造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提升東方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紀一豪說,2011年東方市委、市政府把東方人民黃花梨情結與守土重情、感恩自然、感恩祖先、感恩社會的感恩文化相結合,選擇了“感恩福地、花梨之鄉”作為東方的文化定位。當年舉辦黃花梨文化節,建設集森林體驗、栽培試驗、科普教育、藝術鑒賞、學術交流、產品研發、旅游觀光、特色美食、野外宿營、民俗風情等為一體萬畝黃花梨文化公園,打造花梨鄉鎮、花梨村莊,培育獨具東方特色的黃花梨文化產業。
東方市挖掘白查村黎族船型屋的文化價值,建設展示傳統建筑形式與生活方式的生態博物館,依托把大廣壩水庫及周邊區域整體打造成為獨具山水生態環境優勢和黎族傳統文化特色的高品級生態旅游區。
同時,東方市把黎族“三月三”文化生態公園建成一個以文化展示、旅游觀光、餐飲美食、商貿休閑為主體的人文文化生態公園,作為東方黎族“三月三”傳統節慶的永久地址,弘揚黎族傳統文化。并與大田黎族風情度假小鎮建設相結合,作為東方近期旅游功能提升和保護傳承黎族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山海互動 鑄就精品
目前,東方市正在實施以“熱帶娛樂休閑之都”為品牌統領,以娛樂休閑與商貿購物旅游為驅動雙翼,以休閑度假、民族文化、觀光探奇、休閑農業、工業旅游為骨干支撐,充分整合資源、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將東方市建設成為獨具熱帶娛樂度假氛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
“東枕群峰、西環大海,獨特人文地理資源,讓東方擁有豐富的旅游元素,要把這些文化旅游資源串聯起來,打造一條精品的旅游路線。”紀一豪表示,今年東方市推出了魚鱗州—現代農業園—自然瑰寶園—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三月三”文化生態公園—報白村—白查村東方一日游精品旅游線路,把濱海、山湖生態、文化史跡、民族風情、生態農業、特色美食等旅游元素融入其中。
來東方,游人們可以盡情體驗尋感恩文明、賞花梨文化、游廣壩山湖、觀濱海風光、登俄賢仙境、覽雅龍奇景、看精靈坡鹿、品美味佳肴、樂黎苗風情、聽神奇故事、享人居生態、過逸志生活的旅游文化之旅。
(本報八所12月11日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