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3-08-26 深圳特區報
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起草組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文化產業藍皮書》主編張曉明日前在接受本報駐京記者采訪時表示,在深圳經濟特區經過30多年的快速發展,在我國文化產業步入新的發展階段之際,深圳市頒布了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特別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文化產業發展體制機制,通過制度創新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很有前瞻性和指導性。
深圳將繼續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探索新路
深圳特區報:深圳市不久前出臺的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對于促進深圳文化產業發展有何積極意義?
張曉明:深圳在經濟特區建立初期曾被外界稱為“文化沙漠”,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特別是2003年深圳市提出“文化立市”以來,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已成四大支柱產業之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提升,深圳正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先鋒城市。
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深圳責無旁貸地繼續擔負起為全國先行先試先探索的歷史使命,出臺了《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如對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產業發展也作了系統的謀劃和統籌部署,既提出了指導性要求又提供具體的路徑指引,這對于促進深圳文化產業更快更好發展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深圳著眼于體制機制上創新,敢于突破文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了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競爭機制,完善文化市場機制,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龍頭企業和知名文化品牌等具體舉措。我認為,深圳將繼續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探索新路。
深圳完全具備建國家級文化與科技等融合示范基地優勢
深圳特區報:深圳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中提出,推動文化與科技、金融、時尚、旅游、電商等深度融合,建立國家級文化與科技等融合示范基地。您認為,深圳是否具備這樣的基礎和優勢?
張曉明:我一直很關注深圳的文化產業發展。我認為,深圳完全具備這樣的基礎和優勢。
因為,深圳作為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的綜合性試點市,在構建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方面有著良好的基礎,深圳有在全國較早成立的文化產權交易所, 深圳積極參與設立了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這可以創新交易制度和金融產品,實現文化產業與金融資本的有效對接;深圳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騰訊、華強、迅雷等一批以高新技術為依托、以數字內容為主體的高成長型文化科技型企業正在迅速崛起;新一輪文化產業發展和數字化信息技術發展密切相關,深圳的文化產業和數字化結合方面有很強的優勢;深圳是“設計之都”,設計產業很發達,可以通過設計來提升品牌的文化附加值,它將在珠三角制造業升級中擔當龍頭作用;深圳有文化產業的金字招牌——“文博會”,它還是文化資本的融資平臺、重大項目的孵化平臺與合作平臺。
更重要的是,深圳擁有改革開放30多年的優勢。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已成深圳人的觀念。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通過制度創新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必將使深圳文化產業再上新臺階。
以規;⒓s化、專業化為路徑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深圳特區報:對照“文化強市”的發展目標,未來幾年,深圳應該怎樣加大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提高文化產業規;⒓s化、專業化水平 ?
張曉明:在文化產業發展的新階段,深圳市政府要通過制度創新推動文化產業大發展。通過打造有利于文化產業發展的軟環境,通過制定文化政策、加強文化產業立法等間接的方式,以更加開放的態勢降低市場準入、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等內生動力,以規;、集約化、專業化為發展路徑,推動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提升文化產業核心競爭力,積極引進文化產業重大項目,發展新型文化業態,建立國家級的文化產業新型業態示范基地。
充分發揮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作用,搭建文化產業投融資平臺,建設文化產權交易市場。
加大文博會的國際化程度,提升國際化運作水平。加強出口平臺和營銷渠道建設,使國內更多的文化企業和產品“走出去”, 打造國際知名文化品牌。
進一步發揮“設計之都”的作用,加大對設計業的支持,充分發揮設計對珠三角制造業發展的支撐力度。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