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3.08.22中國文化報 李大玖
紐約以百老匯音樂劇,千姿百態的藝術節、電影節以及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文藝表演聞名于世。文化藝術在紐約既是一種愉悅身心的休閑和觀賞活動,也是推動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形成這樣的良好局面,不僅僅是政府向文藝領域投入多少的問題,更是如何投入、如何把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問題。
紐約的文化娛樂業是僅次于金融業的第二大產業。以百老匯音樂劇為核心的時報廣場經濟圈年度營業總額逾1100億美元,占全市年總產值18%。與巴黎和維也納等世界著名的文化大都市相比,紐約的文化娛樂活動更具商業色彩。
2013年,紐約市政府在文化方面總投資為1.5億美元,居全美第一。但政府的文化投資并不是盲目的,它呈金字塔形態:文化產業鏈頂端的演出或晚會全部由私營機構主辦,政府少投資或者不投資;已經成熟的商業化演出不僅不投資,還要征稅;有利于推動城市經濟多元化發展的社會公益文化活動采取公私合資的方式投資;而政府投入最多的是各種“草根”藝術團體、社會公益性基層文藝社團的文化項目,它們被視為紐約文化產業鏈的基礎。
紐約文化投資的目的不僅僅是賺錢,更重要的是推動文化本身的發展。默默無聞的民間“草根”們從政府那里拿到的錢最多,這是因為“草根”文藝是整個文化發展和創新的土壤。滿足大眾文化需求和扶植大眾文藝團體是紐約文化發展之本。
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文化娛樂業是紐約第二大產業,但政府并沒有把“產業”二字放在首位,而讓文藝僅限于為經濟搭臺。市長布隆伯格說,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是紐約保持世界最偉大城市之一地位的基礎”,“市政府應該將支持社區文化發展放在首位,以鼓勵文化創新”。
在“草根”文藝活動項目中,“公園里的莎士比亞”可作為一個范例。這是每年夏天在紐約中央公園的免費演出,也被稱為莎士比亞戲劇節,是紐約夏季藝術狂歡的重頭戲之一,也是紐約大眾文化與經典戲劇藝術結合的典范。
美國戲劇名導和制作人約瑟夫•帕普上世紀50年代發起這一活動,初衷是希望讓所有花不起錢的人能看到真正的經典戲劇表演。他率劇組在中央公園草坪免費演出,園方曾要求他支付草坪維護費,雙方一度訴諸公堂。最后,紐約市政府出資,在公園內搭建了一個永久性公共劇場。
帕普認為,戲劇藝術的根基在大眾,只有增進大眾對戲劇藝術的了解,讓更多人喜愛戲劇,才能促進戲劇藝術的發展與繁榮。半個多世紀以來,“公園里的莎士比亞”不僅表演了150多場莎士比亞和世界經典名劇,還作為實驗劇場,為新人新劇提供嶄露頭角的機會。一些新戲在這里免費演出之后,登上了百老匯和林肯藝術中心的大舞臺,有的還得了戲劇表演托尼獎。目前,這個露天劇場已成為經典戲劇與大眾文化良性互動的平臺。
通常,這里的演出是主辦方支付基本費用,但不少名劇和名角,包括梅里爾•斯特里普這樣的明星,以少收費或志愿的形式出演,吸引了大量觀眾和贊助商。在“公園里的莎士比亞”活動的開支中,市政府撥款占7%,其余來自基金會、贊助商與民間捐贈。其中,美國銀行連續多年成為最大贊助商,它表示愿意持續支持這一“吸引了成千上萬紐約人和游客的、全市最優秀夏季文化項目”。
紐約的文娛產業良性發展、欣欣向榮,主要推手紐約市政府功不可沒:在發展策略上引導有方,舍得花錢,更重要的是,錢花的也是地方。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