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3-07-22 證券日報
中國文化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不斷上升,2015年前后,文化產業產值將占到整個GDP規模的5%左右
■本報記者 徐 科
在文化產業政策紅利頻出的背景下,今年以來,匯集了眾多文化傳媒企業的傳媒教育板塊屢屢受到追捧,成為上半年市場整體弱勢中最大的亮點。截至7月16日,兩市有16家文化傳媒公司發布中報業績預告,其中14家公司均預計不同程度增長,華誼兄弟(28.550,0.00,0.00%)、當代東方(8.20,0.63,8.32%)、光線傳媒(38.040,-1.54,-3.89%)同比漲幅居前,分別預增270%-300%、184.3%、120%。此外,華聞傳媒(13.66,0.27,2.02%)、省廣股份(33.26,-0.71,-2.09%)、華誼嘉信(18.020,-1.10,-5.75%)、大地傳媒(9.61,0.00,0.00%)、奧飛動漫(27.75,-0.26,-0.93%)5家公司凈利潤同比預增超50%。
“我國的文化產業已經進入戰略發展階段,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已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任務。按照一般統計口徑計算,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營業收入大概在5萬億元左右,產值約占GDP的3.2%。照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2015年前后,文化產業產值將占到整個GDP規模的5%左右。”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教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信證券(10.12,-0.23,-2.22%)分析師皮舜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三年是文化傳播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而在目前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不明朗的情況下,文化產業公司仍保持增長是非常難得的,這自然與政策支持有著密切關系。
從現有的文化產業扶持政策來看,財稅政策無疑扮演著“鋪路搭橋”的重要角色,近期更是呈現出力度加碼的趨勢:首先是財政部長樓繼偉公開表示,財政部愿做文化改革發展的鋪路石,支持文化國企加快改制上市,鼓勵聯合重組;另外,有消息傳出,出版企業稅收優惠延期政策已經審核并上報國務院,預計即將出臺;備受矚目的是,8月1日起,廣播影視作品的制作、播映、發行等將納入“營改增”試點。下半年文化產業迎來的利好政策可謂層出不窮。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快速興起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也成為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本力量。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的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主要分為三類:一是由國有文化傳媒集團利用自身行業資源聯合地方政府出資,并市場化募資設立的投資基金;二是由投資機構或金融機構設立的投資基金;三是文化企業集團設立的細分領域或某一產業鏈的投資基金。
面對近幾年政府的扶持對于中國文化產業高速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式遲早會走上依靠內生動力發展的新路,即不過分依賴政府支持和公共財政投入,不只關注增長的數量,而是把質量效益放在第一位。
陳少峰表示,文化產業正在迎來由政府推動為主轉向企業自主發展的新階段。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