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在海南省文體廳的倡導下,經過廣泛調研、座談,推介海南西部被提到日程,成為文體廳與相關市縣的重點工作之一。為此,5月22日,由我公司負責牽頭,聯合海南日報、海南在線、海南廣播電視臺首先走進海南西部六市縣之澄邁縣,正式開啟宣傳海南西部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工作。本項工作將利用一年的時間,分四個階段進行,以全面展示海南西部文化資源。
據統計,海南西部共有各類文物保護單位13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5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6處。據2011年7月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數據統計,海南西部6市縣登記不可移動文物988處,占全省不可移動文物總量的23%。共有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18個,占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總量的25%。西部文化資源涵蓋面廣,呈現出久遠性、豐富性、民族性、多樣性、獨有性等特點。
海南西部六市縣包括儋州市、東方市、澄邁縣、臨高縣、樂東黎族自治縣以及昌江黎族自治縣。西部文化遺產豐富多彩,是海南文化資源的富集之地。比如:西部的先民們在長期的勞作中創造出了燦爛多姿的文化,留下了1300年歷史的儋州中和鎮、1200多年歷史的古鹽田、900年歷史的東坡書院、上千年歷史的澄邁姐妹塔以及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船型屋營造技藝、海鹽曬制技藝、黎族原始手工制陶技藝、臨高漁歌,儋州調聲、臨高人偶戲等一大批寶貴的文化遺產。僅海南十大文化名鎮西部就占了四鎮。
除了文化遺產外,西部本土文化也獨具特色,它是海南各民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東方白查村、昌江洪水村的黎族船形屋、金字形屋,既保留了古代黎族住宅的營造技藝,又融合了漢族傳統的建筑藝術,是迄今海南保存最完整的茅草屋群落,其居住習俗,堪稱黎族文化的活化石。有2000年歷史的崖州民歌,用號子、童謠、兒歌、叫賣調、柔情調、嗟嘆調、拉大調等7種不同的曲調吟唱,是盛開在樂東、東方等瓊西南地區的一朵絢麗的民俗藝術奇葩。
在海南生態文化資源方面,西部生態文化是立體多樣的。棋子灣、后水灣、龍沐灣、龍棲灣、龍騰灣;霸王嶺、尖峰嶺、鸚哥嶺、西山嶺、“毛公山”、石化水洞;松濤水庫、大廣壩濱湖生態區、海尾濕地公園、鸚哥嶺自然保護區、大田坡鹿自然保護區、藍洋自然保護區、四必灣黑臉琵琶鷺自然保護區、昌化江三角洲自然公園等一大批絕美的海景、山景、湖景、濕地自然景觀,均是開發生態文化游的絕佳資源,堪稱我省生態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的代表。
本次宣傳工作以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工業文化為重點,分四個階段對我省西部六市縣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進行宣傳。采訪拍攝內容將包括西部六市縣的上百處文化保護單位和歷史遺存點等,并對西部市縣重要文化節慶活動進行報道,宣傳海鹽曬制、黎族渡水腰舟等海南西部民族傳統技藝。最終達到擴大海南西部文化影響力,促進西部文化旅游資源的發展,探索海南西部文化保護與開發模式的目的,為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文化島做出積極貢獻。
我省西部六市縣因歷史文化悠久、地方文化豐富、民俗文化獨特、生態文化多樣、工業文化厚重而成為“文化島”建設的重要一環。因此,加快推進西部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既是“幫扶欠發達地區文化建設”和“建成文化島”的必然要求,也是突破島內文化游“東熱西冷”、“南熱北冷”瓶頸的關鍵。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