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3-04-19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北京)
電總局成立后,整合新聞出版廣播影視資源,構建全媒體的現代傳播體系,成為行政主管部門職能轉變的主要方向,而這開啟了文化產業整合潮。
4月18日,在第一屆中國文化產業投資論壇上,諸多業內人士都認為,國家政策支持,城鎮化推進帶動消費升級,文化產業正面臨蓬勃發展的大好機遇,但同時更需整合資源,提高科技含量,增強競爭能力。
文化企業面臨四大挑戰
在新技術帶動新業態不斷發展的今天,文化產業面臨加強業務拓展、實現轉型升級的課題。中國文化產業基金董事總經理陳杭表示,從國際傳媒巨頭的發展史來看,有四個特點值得國內的文化企業學習和借鑒。
首先是跨地域。從澳洲起家的傳媒巨頭新聞集團在澳洲的營業收入只占9%,50%來自美國、8%來自英國、7%來自意大利、9%來自亞洲。還有迪斯尼,在美國奧蘭多、洛杉磯,法國巴黎,日本東京,中國香港建有迪斯尼公園,現在又在上海建亞洲最大的迪斯尼公園。
其次是跨媒體。時代華納下面有華納兄弟電影公司,還有電視網;貝塔斯曼有電視網絡,有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出版社,目前正在收購企鵝。
再次是品牌化。國際傳媒公司都擁有享譽世界的一個或多個品牌,這是文化企業非常重要的競爭力。
最后是新技術。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這些新技術已經滲透到傳媒行業的各個環節,國際傳媒公司都積極利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的業務模式。
而這四個特點是國內的文化企業所缺乏的。雖然有政策支持和公眾文化消費需求潛力巨大,但文化企業要向國際傳媒巨頭看齊還面臨不小的難度。陳杭認為,這主要表現在四方面的挑戰。
一是科技含量不足。“中國云計算行業落后歐美國家十年,我們的芯片和軟件落后西方國家也比較多,影視動漫制作工藝比西方國家也有很大的差距。”
二是和金融結合有限。由于文化產業輕資產的特點,金融機構在信貸支持和風險控制上難以平衡。
三是跨媒體、跨地域,比較難實現,企業發展受到一定的限制。這與國內文化管理體制有很大關系。
四是版權保護不夠。目前,從音樂到圖書,從影視到動漫,盜版現象依然很嚴重。不過,從互聯網公司重視對影視劇網絡版權的采購來看,版權保護意識在逐漸得到業界的認可和支持。
整合潮或開啟
文化產業做強做大,不能單靠政策支持,還應練好“內功”,加強業務整合和拓展,增強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未來,在政策和市場競爭的雙重推動下,文化產業整合潮或將開啟。
“中南傳媒(601098)目前有近70億元的現金在手里,鳳凰傳媒(601928)手里也有約80億元的現金,這么多錢,他們想做什么?伴隨著主管部門的合并,報紙、電視、電影、互聯網的整合是大的趨勢。它們可以利用資本市場加大業務融合,進一步打造全媒體產業鏈,提升自身的市場份額。”
目前,浙報傳媒(600633)在并購方面動作頻頻,收購盛大旗下的邊鋒、浩方兩家游戲公司,還參股華數傳媒(000156),涉足視頻網站和影視劇制作。浙報傳媒董秘李慶表示,并購是浙報傳媒做大做強的重要方式,在未來政策利好的背景下,還會加大步伐。在廣電業轉企改制的過程中,浙報傳媒也會積極參與,可能會選擇合適的市級廣播電視臺作為標的。
此外,影視公司也在加快在網游、影視技術、動漫等領域的并購。比如,華誼兄弟(300027)最近完成了對GDC技術公司約9%的股權收購。GDC技術公司是國際領先的3D放映技術的服務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