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3年04月14日光明日報
加速文化產業發展是提升文化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內容,是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努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遵循市場和行業兩大規律,確保合理規劃
發展文化產業,必須遵循市場和行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首先,要遵循市場規律。產業與市場是緊密相連的,發展文化產業不能孤立于整個經濟發展之外,必須充分了解市場規律,根據需求對產業門類、產業規模等作出科學規劃,合理地進行產品創作和生產。其次,要遵循行業規律。文化產業包括圖書出版業、新聞傳媒產業、廣播影視業、動漫產業、網絡文化產業、表演藝術業、廣告產業、休閑產業以及會展產業等諸多子行業,每個行業都有自身的發展特點,在推動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必須對每個行業的發展現狀、發展趨勢、發展模式等進行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找到更加符合行業規律的產業發展路徑。
著眼城市和農村兩大群體,擴大消費市場
文化產品是一種以提升人的精神生活為目的、精神和物質相融合的特殊產品,因此,文化市場的繁榮,不僅取決于文化產品的供給,更取決于文化消費群體的數量和素質。強化文化消費群體的培育,是拉動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加速文化產業發展,必須統籌考慮城市和農村這兩大消費市場的培育。要加大文化產品的宣傳力度,引導群眾消費觀念的轉變,釋放文化消費活力;要結合不同地區的人文特點,不同群體的消費傾向,開發特色文化消費,提供多樣化文化產品,要大力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組織和流通形式,充分利用綜合文化服務站、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努力構建貫通城鄉、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文化產品流通網絡。;要加強文化行業組織和中介機構建設,引導其規范運作,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激活科技和人才兩大動力,推動持續發展
文化產業要始終保持蓬勃生機,必須切實激活科技和人才兩大動力。文化產業是“內容+載體”的產業,加強科技創新,有利于增強文化產品的吸引力和傳播力,有利于拓展新市場、催生新業態。要順應文化和科技加速融合發展的新趨勢,建立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協調機制;要加快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設,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文化科技創新體系,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創新。人才是生產力中最活躍、最根本的因素,要針對文化人才的特殊性和專業性,加大文化產業人力資源開發力度,提高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要提高人才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建立人才的培養、引進、使用、分配和服務等機制,加快人才聚集;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實建立更加有利于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人才成長機制。
實施項目和品牌兩大戰略,構建強力支撐
項目具有示范性,品牌具有吸引力。發展文化產業,必須緊緊抓住項目和品牌兩個關鍵,才能做到發展快、有后勁。要大力實施重大項目帶動戰略。通過大型公共文化設施項目的建設,加快文化產業園、創意產業基地、廣告產業示范區等建設,以重點項目的實施帶動文化產業規;⒓s化發展;建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科學研究編制一批支撐性、示范性和帶動效應強、成長空間大、經濟社會效益好的重大產業項目,并根據產業發展的需要循序推進。要大力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品牌是文化產業競爭力的核心所在,打造文化產業品牌,必須強化產品的文化內涵,增強產品的創新創意,注重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必須體現產品的自身特色,加強與文化、旅游、體育等產業的融合,打造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特色品牌;必須加強品牌營銷推廣,不斷提升產品的知名度、認可度;必須把文化品牌同企業品牌建設有機結合,借助知名企業的影響力打造知名文化產品。
利用政府和社會兩大資源,促進力量聚合
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具有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社會功能。所以,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要充分考慮其產業和意識形態雙重屬性,更加強化政府與社會兩大資源的整合。從政府的角度,要加強其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統籌協調作用,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引導、服務和監管職能,全面落實國家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各項政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資金、稅收、建設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從社會角度,要加強發展文化產業的宣傳,提升社會各界發展文化產業的信心,鼓勵非文化企業積極參與文化產業發展;充分運用聯合重組、股份制等多種形式,吸納社會資金投向政策許可的文化產業領域;建立健全分配激勵機制、市場營銷機制、風險共擔機制,促進各類文化企業蓬勃發展。
(作者系重慶日報報業集團總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