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3-03-12 19:12:01 人民網
2013年全國“兩會”召開前的兩個月,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了37.5億,其中有77%是國產影片貢獻的。繼2012年底國產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創造出12.6億票房記錄后,今年年初上映的國產電影《西游降魔篇》票房也已經突破了11億元大關。分析認為,中國的“文化產業”已經開始蓬勃發展,“文化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出現了大幅提升。但是,中國“文化產業”的規模和影響力究竟如何?如何建設文化強國,實現“文化產業”走出去?所有這些,都成為了2013年“兩會”代表和委員熱議的話題。
仍以電影產業為例。相對于國內的佳績,中國國產電影在海外市場的票房并不盡如人意。據統計,2月9日在北美上映的《泰囧》,三天票房僅為3.2萬美元。有分析認為,這和國產電影過于迎合國內消費者有關。如果換一種說法,其實就是中國國產電影仍然無法與好萊塢影片抗衡。2012年全年,中國電影票房前10名中,國產電影僅占到3部,其余的7部均為引進的好萊塢大片。
國產電影的現狀其實也反映出中國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2012年度《中國對外文化貿易年度報告》顯示,中國對外文化貿易額2011年為14.5億美元,雖然較2010年的13.5億美元有所增長,但文化產品輸出僅相當于引進的30%。
如何改變中國文化產業的尷尬境地,全國政協委員薛亮認為,首先應率先打造一批文化產業品牌,其次設立對外文化交流和貿易的管理機構,培養專業人才隊伍,在國際上做一些推廣。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四川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會談到:“前年,我帶隊去歐洲演出4個多月,連演了70多場,這說明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歡迎和喜愛不是偶然的個案。我的體會是,要贏得外國人對中國文化的尊重,首先要彰顯中國文化的獨特氣質和厚重感,要體現我們的價值觀和完整的文化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總裁聶震寧認為,在文化產業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實施本土化戰略必不可少,只有貼近當地文化,企業才能夠產生更好的效益。
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把文化改革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各級政府效能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體系,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對此,全國政協委員、現代出版社總編輯臧永清說,這樣的說法在先前的報告和文件中是沒見到過的,由此看到了中央政府推動文化建設的決心。把文化改革發展列入政績考核體系,各級領導就必須把自己變成文化發展繁榮的推動者和踐行者。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