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3-01-29 西部網
陜西怎么提升文化軟實力,怎么加快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政協陜西省十一屆一次會議的小組討論中,委員圍繞這些話題展開“交鋒”,激烈程度不亞于一場辯論會。
“這幾年隨著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像文化產業這類的虛擬經濟飛速增長,吸引了大量的投資,甚至連很多搞實業的企業,都把錢往這些方面投,反而忽略了本業。”漢川機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易忠華委員說。
陜西通達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明耀委員也認為,實體企業不應該一窩蜂的去從事自己不熟悉的產業,“專業的事應該交給專業人士去做”。
而陜西省城市經濟研究會副會長張濤委員認為,文化產業應該是陜西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但令人尷尬的是,號稱文化大省的陜西卻稱不上文化產業大省。他認為,造成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陜西缺創造性的文化項目。“現在搞文化產業,只停留在‘挖’老祖宗的東西上,而缺乏文化創意。”
致公黨陜西省委會籌委會副主任姜波委員則認為,影響陜西文化創新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現行教育體制,只重視考試分數而忽略了對學生藝術情操的培養,導致學生走上社會后缺乏創造力。他認為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重視民間的力量。“真正的創意不是誕生在產業園區,而是存在于民間的各個角落。”
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蘇秦委員認為,雖然陜西這幾年文化產業發展可圈可點,但陜西豐富的教育資源和科技資源并沒有被充分利用,未來的增長空間還很大。為此她建議,省上能夠統籌現有文化資源,使文化發展能夠與科技、教育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創意文化產業鏈,而不是簡單生產文化產品。(記者 敬澤昊)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