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3年01月14日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電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票房還在不斷刷新沖高,其創造的超高投入產出比已成為國內電影市場的新傳奇。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上,文化創意產業領域專家和企業代表認為,這一事件不僅為國產電影的發展打了一劑“強心針”,也顯示了我國文化產業的強勁發展趨勢,預計2013年文化產業或將掀起投融資高潮。
2012年投融資案例頻頻發生
2012年 4月27日,人民網(603000,股吧)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后,新華網、華聲在線、央視網等50家中央、地方新聞網站也加入了改制上市的大潮。同時,2012年下半年以來,文化產業基金再度大規模集中設立。整個2012年,金融資本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對接進展迅速。
根據新元文智集團發布的《文化產業與資本監測報告》,2012年1-11月,我國各地共設立了33只文化產業類基金,涵蓋媒體、互聯網、電影等各個領域。其中公布了基金募資規模的30只基金共募集資金約726.52億元,文化產業基金單只平均募資24.22億元。
與此同時,文化產業共發生了154起股權投資案例,有93起案例公布了資金規模,發生金額共計約98.67億元,平均單筆發生金額為10610.16萬元。 新元文智集團總經理劉德良進一步分析,這些文化產業股權投資案例大部分發生在一線城市,僅北京就發生了80起,占總案例數的51.95%。
此外,分布于互聯網、傳統媒體、網游、數字內容與服務、影視傳媒、教育培訓、動漫、旅游演藝等領域的文化產業并購案例超過50起。
資本青睞文化產業源于政策支持
劉德良認為,資本青睞文化產業與國家宏觀層面的支持緊密相關。
2012年年初,文化部發布《“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平均現價增長速度高于20%,2015年比2010年至少翻一番。
黨的十八大報告也強調要將文化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預計2013年,這樣的宏觀政策面將得到延續,文化產業投融資高潮或將再現。”劉德良說。
具體政策方面,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出臺《關于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出版經營活動的實施細則》后,文化部也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民間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得到政策保障。
除了國家部委出臺的政策,各地也分別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例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此前就推出了關于支持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23條工作意見,對文化企業集團的設立條件有所放寬,并擴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資金來源。
“得益于政策層面的支持和資本的介入,2013年文化產業有望繼續保持20%以上的增長。”劉德良表示。
文化企業需提升核心競爭力
雖然有政策的支持和大量資本的進入,但清華大學國家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認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取決于4個要素:內容、科技、資本和服務。文化企業要取得長遠發展,還要注重資本以外的3個要素。
熊澄宇進一步分析,首先,內容是文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國內文化企業的產品不僅要突出中國元素,還要注重原創內容,從而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向勇則表示,此前國內文化產業建設一直有物質化嚴重的傾向,相對忽視了文化產業的本質實際上是創意經濟,其生產的是精神產品,創意能力才是其核心價值。“我希望2013年文化產業能真正輕裝上陣,回歸本質,回到其自身發展規律上來。”他說。
其次,任何文化產業的發展都要找到與當今生產力的結合點,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就是科技,只有與科技結合,文化企業才能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動力。2012年7月,多部門聯合出臺《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綱要》,提出加強文化領域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促進傳統文化產業的優化和升級、推動新興文化產業的培育和發展等促進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方向。
一些實力較強的文化企業早已意識到這一點,并加速布局。例如華誼兄弟(300027,股吧)此前發布公告稱,擬用2091.6萬美元自有資金或貸款,以收購股權的方式取得國際領先的數字放映解決方案提供商環球數碼創意控股有限公司(GDC)約9%的已發行股權。
第三,文化創意企業的產品最終是要服務普通百姓,特別是民營文化企業,需更多地思考如何貼近百姓生活,才能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