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2-12-31 光明日報 張蕾、袁于飛
[提要] “千篇一律的‘文化產業規劃’,一個文化產業園區掛著多個部委的牌子,真正有原創能力的企業卻很少,一些文化企業的利潤增長相當一部分來自政府財政補貼。
張曉明(中國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本報訊(記者張蕾、袁于飛)“千篇一律的‘文化產業規劃’,一個文化產業園區掛著多個部委的牌子,真正有原創能力的企業卻很少,一些文化企業的利潤增長相當一部分來自政府財政補貼。”在近日由中國創意產業聯盟主辦的第二屆中國創意產業峰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表示,地方政府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模式顯示出低水平重復建設和泡沫化的弊病。
張曉明舉例說,我國全年動漫產量26萬分鐘,遠超全球動漫大國日本,但真正有市場品牌號召力和持續盈利能力的產品卻不多。他認為,我國地方政府主導文化產業發展的模式亟待向以市場為導向的發展模式轉型,如何將政府的“輸血機制”轉換為“造血功能”,真正以制度創新推動發展,是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