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Information
2012年11月05日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5日訊(記者 趙琛子) 隨著文化產業做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越來越受到重視,全國各地紛紛建立了一大批文化產業項目,在取得了相當的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日前記者就當前存在的問題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金元浦教授,金教授認為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自上而下推行的發展模式,重大項目決策過度依賴領導層經驗,沒有考慮到是否有足夠的市場需求來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研究中心主任金元浦
發展文化產業要以需求來定位,要培育、引導消費市場
金元浦認為我國文化產業最大的問題是不以需求來定位,而需求恰恰是整個產業鏈上最重要的一環,目前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多是自上而下來推行的,需求的作用并不是特別明顯。比如孫大圣故里和各地建城,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據經驗或是上層拍腦袋做出的決定,而西方的FaceBook、“憤怒的小鳥”的成功都是因為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又如電影《失戀33天》的成功,正是因為契合了當下存在大量“剩女”的社會現實,契合了現代年輕人撫慰心靈的需求。
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就是消費需求不暢。目前我國消費者的文化消費心理是不成熟的,比如一般人覺得花幾百塊錢吃頓飯是很正常的事,但如果把這筆錢花在買書上,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成了一筆不正常的開支,如果再換做是花在子女教育買書上則又變成了正常開支。這實際上就是消費心理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現在我們應該做的是培育引導人們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借助于經濟的改善來提升文化消費的熱度和需求量。
文化產業與地產關系過于密切
金元浦指出,創意地產目前占據文化產業大半壁江山,第一季度全國文化地產達到2000多個項目,總投資超過2600億。地方政府發展文化產業缺乏資金而金融支持體系還不完善,很多地方政府就通過置換土地的方式來吸引房產企業投入到文化產業中去。房產企業以文化產業用地的名義或是以置換的方式,以較低的成本拿到土地建立起基礎設施,抬高了周邊地價從中牟利。在這種情況下發展起來的文化產業從很大程度上就偏離了初衷。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一方面投資商必然是追求回報的,而目前從全國范圍來看還處于發展初期的文化創意產業所能提供的回報不能滿足投資商的預期,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發展文化產業又需要大筆資金的支持。但無論怎樣對于土地的開發應非常慎重,因為土地是非常有限的資源,不能把子子孫孫的資源揮霍殆盡。
大量的地產資本的介入也帶來了如何防范風險的問題。全國各地文化產業項目出現了貪大求巨的傾向,這種做法的風險是很明顯的包括資金鏈斷裂,這是應該引起警惕的一點。
要規避文化產業過度依賴地產,金元浦認為要從三方面入手,首先政府推動產業發展要符合未來的整體規劃不能圖一時政績;其次在土地政策方面,認清投資商的根本目的,選擇那些對文化產業有熱情懂文化產業的投資商;第三,不要急于大規模開發文化產業,文化產業與工業不同,是需要相當的文化基礎和背景以及需求支撐的,要考慮到產業的長遠發展,F在很多地方都在大規模地建立各種古城,如汴京、大同,事情是好的但要考慮到有沒有足夠的支撐,要經過仔細的研究考察。
對于文化產業金融支持還不夠
金元浦指出國家對文化產業的支持越來越多,但目前來看還是不夠的。文化產業方面的風險投資很少天使投資就更少了,目前隨著國策的推動銀行業的支持也有了比較大的進步,但對真正具有創意的小微企業的支持較少,尤其欠缺對各地孵化器中小微企業的長期跟蹤孵化。
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應通過各種“孵化器”從基礎抓起,要培養一大批的小微創意工作室,然后從其中找出最有發展前景自身也具備一定實力的項目。如游戲“憤怒的小鳥”的開發商起初就是一個芬蘭的小工作室,通過這款游戲取得了巨大的商業回報。這種經驗是值得借鑒的,所以要推動扶持前沿的有創意的工作室,這樣也可以保證天使投資和風險投資的回報。
友情鏈接: